创新垃圾分类 守护城市美丽
来源:合肥市城市管理局 责任编辑:武鹏 分享到 2023-07-26 14:25:09

2008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郑国栋就给自已定下一个基本原则:“以一个新兵的工作姿态去工作,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去学习”。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首先,把涉及到城市管理各类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知识,反复进行学习、摘抄,了解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很快熟悉了我自已所做的业务工作。其次,向本单位的老同志,谦虚请教、不耻下问,并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很快掌握了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再次,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适应。

DSC_5592.jpg

2015年全市开展餐厨垃圾收运管理工作,郑国栋结合蜀山区餐厨垃圾收运工作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了蜀山区餐厨垃圾申报、收运工作流程图,并创新出以大型综合体为主,联动周围餐饮单位统一集中的餐厨垃圾收运方法,创新出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布局方式,在全市第一个创新以大型综合体为试点的餐厨垃圾收运模式,获得市城局表彰,并在全市进行推广。蜀山区餐厨垃圾收运量和收运比率以连续三年排在全市第一。

2018年以来合肥市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郑国栋结合垃圾分类的绿色环保理念,创新举措,做了很多工作。全国首创垃圾分类移动式科普体验馆。该馆由两节废旧集装箱改造而成,全区巡展,成为合肥学生暑期最红打卡地。全省领先推出“支付宝+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支付宝下单“卖垃圾”,手机上网预约售卖家中可回收物。全省率先设置垃圾分类社区分拣站。建成20余座垃圾分类社区分拣站,市民可就近售卖可回收物,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联网”融合。搭建垃圾分类数字化监管平台,该平台可实时掌握各小区垃圾分类站点运营情况,并实现对垃圾的前端分类投放全过程管理。

IMG_20190414_083708.jpg

这几年,郑国栋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摸索了一套工作方法:要做好垃圾分类,必须前中后端一起抓。前端抓宣传。营造浓厚垃圾分类宣传氛围,设立桶边督导员,让垃圾“随手扔”变成“随手分”,培育市民垃圾分类文明自觉习惯。中端抓收运。这些年蜀山区全面推广定时定点分类模式,强化了垃圾分类收集收运专业化队伍建设,进行专业化收集、专业化收运。后端抓监管。加快建设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场,逐步形成垃圾分类闭环操作模式,同时强化执法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坚决制止乱倒垃圾及垃圾不分类现象,形成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另外,以“热心、细心、耐心、恒心、信心”为标准,郑国栋还组织定期评选生活垃圾分类优秀督导员,提升督导员业务能力,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

今年4月以来,合肥市大力推进已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站点规范运行工作。郑国栋同志坚持每天深入一线,督查指导各个小区垃圾站点运行情况。在每个分类小区,都留下了郑国栋的身影,他不厌其烦地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教会居民如何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从源头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和精准率。截至6月底,蜀山区1103座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全部启用。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