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扫出“放心路,标杆路”
来源:合肥市城市管理局 责任编辑:武鹏 分享到 2023-07-26 14:36:02

李和静是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出生于1959年12月,今年63岁。这位老人拿着五尺扫帚与大街小巷打了十来年的交道,曾多次获得公司和同事们的赞扬。2022年10月26 日,他荣获“合肥市十大环卫之星”称号,用“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敬业精神,谱写了一篇环卫战线上艰苦奋斗、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者的华章。

 他为人朴实,总是要求分配在最艰苦、最忙碌的路段上;他热爱环卫工作,总是第一个到达作业岗位;他很热心,别人有困难,他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他很敬业,对所负责清扫的路段,容不得半点马虎。十多年来,只要是李和静负责清扫保洁的路段,都一直被称为“放心路,标杆路”。

宁可一脏、换来万人洁

李和静工作照3.jpg

 李和静现负责社区街道的清洁工作,由于街道人流密集、学校商铺多,卫生环境复杂,绿化带里的垃圾比较难清理。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滴水成冰的寒冬,他都会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岗位,普扫结束后,再对犄角旮旯的污垢及绿化带里的垃圾开始强攻,并细心地用手将道路流水口的泥沙及杂物清理干净。坚持扫好每一段路面、清理好每一处死角。尽管时常身上挂满了灰尘,但他负责的路段却时刻清爽干净。

他兢兢业业从不计较得失,在“创文、创卫”的活动中,他主动要求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李和静总说:“街道不洁净,我们脸上无光,为了市民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多辛苦都是值得的。”尽管冬夜汗水湿透的棉衣变成了冰甲,夏日雨水淋透的衣服贴在身上,可是李和静从不叫苦,不抱怨,为了市民的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苦和累他认了,脏和臭他也认了,给队员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紧急任务勇担先锋  

每逢重大任务分配,他不惧困难,主动请缨,要求到流动人员最密集、工作量最大的路段上。他克服困难连续加班加点,以严格的作业标准做好样本点道路及周边的保洁工作。

每年冬季的铲雪除冰工作对环卫工人来说都是一次艰苦的考验。雪情来临时,李和静都站在第一线,主动担当起人行道、公交站台、小区出入口的除雪任务。他的手脸冻得通红,脸上的汗水浸湿了围脖,但他不下火线。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以最快的速度恢复道路通畅,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在群众出行的重要路段、易滑路段,他负责的路段总是出现“一夜之间路见本色”的情况。

合肥进入雨季,防汛警报拉响,自防汛工作启动以来,李和静每天关注天气预报,带好防汛工具,确保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天降暴雨之际,被暴雨冲打下来残破树叶和树枝堵住雨水井口,路面积水快速上涨。李和静一头扎进暴雨中,不顾暴雨打湿身躯,躬下身子,用双手清理雨水井口。暴雨结束后,积水也随之褪去,留下一地的淤泥和残枝败叶,让马路显得十分狼藉,李和静再次扛起他的扫帚和铁锹投身到“雨后清理恢复”的工作中去。

回到家中,他常常累得瘫坐在床上。老伴看到后心疼不已,边替他揉搓着双腿边问他:“一份工作而已,何苦这样拼命。”他却淡然的说道:“我也住在这个城市、这个街道,我在这个岗位上那么多年,道路就像是我的家一样,我做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在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的一份事业。”

拾金不昧诠释诚信

2023年3月30日早上10点左右,李和静在社区街道门口正常工作时,在路边的共享单车上,捡到一个女士皮包,内有一部手机、身份证、银行卡、职业资格证等多种证件。

“里面的东西都很重要,失主一定很着急,说不定会回来寻找。”环卫工人李和静思索着,在原地等了一会后,发现无人来寻,为不影响道路保洁工作,李和静将此事报备给上级领导,将皮包上交至单位,由单位联系派出所寻找失主。

下午两点左右,失主李女士拿到失而复得的皮包,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自己都记不清包丢在哪里了,里面的各种证件非常重要,丢失后不易补办,能找回来真的太谢谢你们了。”环卫工人李和静拾金不昧的举动令他十分感动,曾女士想给李和静一些金钱表示感谢,却被李和静婉言拒绝:“将心比心我自己丢了东西我也很着急,这是我应该做的。”

“拾金不昧,他是最美的环卫人。”曾女士夸奖道,次日,曾女士定制了一面精美的锦旗送到了环卫工人李和静的手中,来表达对他的感激。

李和静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真心。善念之举传递真情,他的行为折射出一名普通环卫工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十年工作期间,他从未请过一天私假,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所清扫的路段,被单位列为样板路、示范路,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一致赞赏。他情系环卫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了一个新时期普通环卫工人的梦想和信念。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