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载守初心善作为,只为擦亮“城管蓝”
来源:合肥市城市管理局 责任编辑:武鹏 分享到 2023-07-26 14:42:38

他在一个特别的集体,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时刻都在路上;也有人说他在“找茬”的行业,哪里有问题去哪里。穿上蓝色制服,走上城管这个岗位,今年是新站高新区城市管理局直属中队刘俊杰工作的第20个年头,面对不被理解甚至遭遇危险,依旧坚守“不忘初心守初心、牢记使命担使命”的人生格言。

为固定证据“翻垃圾”是常事

建筑垃圾取证.jpg

新站高新区城市建设的脚步飞快,大大小小工地有100多处,渣土车辆带泥上路、遗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城市市容提出了挑战。

“渣土车晚上跑的多,我们对主要路段、高发时段进行重点巡查、盯守的同时,对在建工地和运输企业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运输企业强化责任意识,督促车辆驾驶员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刘俊杰每天至少要跑80公里,而且时刻要保证路上有人。

还记得去年下半年,新站高新区前岭路附近某重点项目,未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手续,施工车辆带泥跑的情况十分严重,项目施工单位也不是很配合工作。刘俊杰现场了解情况后,一天内帮助对方办好运输建筑垃圾所需的手续,同时提出硬化路面、建设冲洗台的建议,很快事情得到彻底解决。

“我们偶尔也会接到市民投诉,有渣土车违规倾倒建筑垃圾和渣土,堆积的垃圾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刘俊杰说,偷倒垃圾随机性很强,第一步是拍照取证,固定证据,随后再约谈整改处罚,尽快对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

很多人想不到,为了固定证据,刘俊杰和同事们“翻垃圾”是常有的事。“在垃圾堆里找线索,比如找到一些快递袋如果显示地址都是某个小区,基本就能确认这个小区物业聘请的垃圾承运方有问题。”

新站高新区城管部门应急处置了多次群众举报的渣土撒漏、乱倒事件,每一次都做到了反应及时、处置及时、回复及时,受到市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基层工作更多的是希望多点理解

    被丢的瓦片砸中耳后,缝了5针;工作中左腿受伤,至今伤疤尤在;应对大雪,一天两夜不合眼指挥车辆铲除积雪……二十年的城管工作,刘俊杰感受到有艰辛,有不认同,基层工作更多的是希望多点理解。

渣土运输安全检查.jpg

    位于新站高新区淮海大道与新蚌埠路交口附近的某住宅小区工地一直没有办理渣土运输手续,且存在沿路带泥泼洒的情况。今年4月25日,刘俊杰在工地现场查处时,一辆渣土车为逃避检查,发动车辆后直接对着他撞过来,将他撞倒在地,好在车辆底盘高加上他反应灵敏,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多危险啊!可有事?赶紧去医院检查。”本想将此事瞒着父母妻儿的刘俊杰因为做笔录迟迟没有下班回家,被发现情况后的妻子“埋怨”了一通,很快父母和岳母都打来电话询问情况。

“确实有些后怕,想想真的很危险。”刘俊杰看着当时的视频回忆道。

多年的城管工作,刘俊杰养成了一个习惯,二十年如一日常态化对大街小巷进行巡查,发现道路不洁或被偷倒上建筑垃圾等问题,及时与市政和社区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联系解决问题,确保不漏一丝一毫,把问题解决到实处。

 

由“城管蓝”变身“防疫白”经历道口四季

位于新站高新区的三十头高速道口,作为合肥“北大门”,一直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2022年3月26日,刘俊杰第一时间向组织报道,由“城管蓝”变身“防疫白”,成为众多志愿服务者当中的一员,日夜坚守在防疫的第一线。

三十头高速道口日均车流量2700余辆次,加上新站高新区生产型企业多,出入货车多,加上高速道口短,车辆容纳量较小,交通疏导具有一定困难。“最开始一个月主要是查验货车司机的健康码、行程码等信息,并对车辆进行分流。”刘俊杰告诉记者,在高速道口值守,任务重。当时虽然还在三月底,但是短短一周时间就晒出了“口罩脸”,整个后脖子全黑了。

一个月后,刘俊杰再次主动请缨,负责三十头高速道口深夜中高风险地区来(返)肥货车司机抗原检测工作。“近距离接触中高风险地区驾驶员,在当时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而且抗原检测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存在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我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也要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

“‘上班月未升,下班天已明’,那时候日夜颠倒,每天晚上11点出门,开始下半夜的值守。”从2022年3月26日到12月7日,在高速道口,刘俊杰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成为新站高新区城管系统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时间最长的人。

“用过硬的业务水平为头顶的国徽、身上的制服增色;以全身心之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守护人民的幸福。”刘俊杰的人生经历,深刻地诠释了城管人守初心、敢担当、善作为的精神风貌。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