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有力量,走进社区有温度——烟墩街道竹园社区青少年非遗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23-07-28 11:23:3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7月27日上午,由包河区烟墩街道竹园社区党支部、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携手合肥师范学院组织开展的暑期“非遗·传承”系列活动圆满落幕。通过为期4周的非遗主题课程学习,使青少年近距离接触非遗、熟悉非遗,激发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同时,也为社区的青少年学生打造一个快乐、充实的暑期生活。

11.jpg

妙手生花,指尖纳福

剪有神,有剪即生花;纸缤纷,无墨也飘香。非遗剪纸以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为丰富辖区青少年暑期社区生活,学习并宣传党的二十大“坚定文化自信”精神,领略非遗文化魅力。非遗系列活动第一周,以剪纸艺术为点,以传统文化为面,点面结合,为辖区青少年学生展示剪纸这项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力图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美的鉴赏能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喜爱。

勾画脸谱,乐识国粹

戏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和辉煌的历史。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中不可或缺的国粹艺术之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发扬传承的智慧结晶。非遗系列活动第二周,开展的是融合趣味性和学习性的京剧脸谱绘制。志愿者结合京剧片段和历史故事向孩子们普及了京剧脸谱的由来、每种脸谱代表的人物形象等文化知识。再通过脸谱绘制,让青少年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千年霓裳,最美云肩

云肩,是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是传统服饰之美的典范。在汉民族服饰文化中,云肩是一种独特的服饰款式,装饰图案内涵丰富,文化底蕴哲理深邃。非遗系列活动第三周,志愿者带领青少年了解到云肩的由来与作用,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云肩挂饰。通过粘贴、勾勒、绘制,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又能够弘扬中国传统服饰的装饰文化与魅力。

33.jpg

“布”期而遇,邂逅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扎染的颜色是扎染的灵魂所在,在虚实相间、浓淡相宜中,色彩晕染层次丰富,具有朦胧和变化迷离的美,传统色彩相对单一,多用靛蓝色,清新素雅,有回归自然的美,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服饰壁画等布艺中。夏天与“色彩”的相遇,在彩色相间的图案之中,扎染的是民间艺术的传承。非遗系列活动第四周,课堂上,孩子们无序的捆扎之中,带来的是创造和惊喜,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里烙下深刻的印记。

22.jpg

笔尖有梦,翰墨飘香

翰墨传承文化 书香沁润人生。为弘扬书法之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传承好中华文化基因”的文化氛围,让辖区青少年在暑假有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和环境,社区社工积极链接社会资源,特邀专业书法老师开设“墨竹”书法课堂,培养青少年多元兴趣发展需求,挖掘学习兴趣,提升美学修养,引导他们掌握一技之能,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竹园社区利用暑假期间,以促进辖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为出发点,带领辖区青少年一起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民俗、认知传统、陶冶情操,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工作人员表示,非遗文化的传承要从小抓起、循序渐进,让优秀的非遗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并使之成为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为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因子,让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更为宽广。(李艳君 张婷)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