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看好安徽!上半年安徽自贸区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近两倍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7-28 16:51:32

7月28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召开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额922.2亿元,其中出口716.7亿元、同比增长18.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出口平均增幅14.7个、3.9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倍;新增注册企业1.1万家、同比增长26.9%,高于全省增幅3个百分点;全区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24.4%的进出口额、30.9%的实际使用外资,有力有效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六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建设近三年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62项,其中6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层面复制推广。

六项成果分别是:6月2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在全国范围及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24项改革事项,合肥片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科创企业信用(信用贷)票据融资新模式”、芜湖片区“动产(供应链票据)质押融资业务模式” 3项改革事项入选。

7月18日,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芜湖片区“探索打造长江航运综合服务新模式”供各地借鉴推广。另外,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在全国复制推广“‘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和“芜湖港智慧港口建设”2项案例。

上半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9.4%

上半年,新增境外世界500强——渣打银行落户合肥,德国大众投资10亿欧元设立本土之外全球最大的大众汽车科创中心,美国康宁、法国圣戈班等一批存量企业持续扩大在皖投资。安徽自贸区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4.7%,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6.2%。

同时,安徽自贸区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三样”出口219.3亿元、增长51.7%,带动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5.7%、占出口总值的68%。支持跨境电商退货中心仓业务发展,探索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退货商品+区块链辅助管理”模式,有效提升跨境电商消费体验。上半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9.4%。

此外,安徽自贸区开通全省首条第五航权国际货运航线,合肥国际全货机航线增至6条。上半年,合肥中欧班列新增32个新站点,覆盖范围扩展至18个国家122个站点城市;开行594列、同比增长32.59%,带动全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26.8%。

搭建全国首个国家标准医保“线上购药”平台

上半年,安徽自贸区获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推行无形资产融资租赁新模式,有效缓解科技初创企业融资难题。探索新型种子基金支持科创成果转化模式,构建全周期、差异化的基金投资体系,打造基金“丛林”。拓展RCEP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功能,成立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中心,为私募基金提供“募投管退”的全链条服务。落地全省首个“绿创组合贷款”,实现金融支持绿色创新合作领域的突破。推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生态担保新模式,落地全国首单“秸秆利用项目一揽子保险”,为秸杆收储加工企业提供80%比例融资担保。

同时,安徽自贸区开展行政审批“极简化”试点,做到同类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全国最短。建立量子技术发明专利审批“绿色通道”,为量子产业创新主体提供审查、确权、维权等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授权周期缩短85%以上。推行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为境外非居民纳税人提供直接使用人民币跨境缴纳税款的便利。

为民服务创新方面,安徽自贸区搭建了全国首个国家标准医保“线上购药”平台(合肥医保医药服务平台),实现医保“购药+结算”全流程线上办结。建设“报表通”平台,以数据自动填充代替人工填报,用大数据为基层松绑减负。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国际门诊、推进国际学校建设,探索外籍人才随行配偶及家属就业便利化试点,努力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