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美国的大豆、德国的小麦、泰国的大米……很多海外粮企因为使用了“中国造”设备,而实现“智能化”包装,这个让海外客户赞不绝口的设备,就是由安徽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家“小巨人”企业制造的。
“安徽开发区巡礼”近日走进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在这里看到,一个个“智造”项目,在“店小二”保姆式的服务下纷纷落地投产,成长壮大,成为产业发展“新地标”,经济发展“新引擎”,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势。
航拍六安经开区 李学梅/摄
创新热土,企业蓬勃生长
炎炎夏日,热火朝天。在位于六安经开区的安徽永成电子机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用大米测试一批即将出口海外的自动化粮食包装设备。“经开区的科技创新氛围使得企业快速成长。”永成机电副总经理吕侠冬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创新研发,如今该公司设备可实现“无人化”包装,一条包装生产线,只需要1至2名维护人员即可。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但在创新发展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吕侠冬坦言,六安经开区这片“创新热土”为企业创新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服务支撑。
2021年,永成机电遇到了包装袋运输中的“静电”问题,正当企业一筹莫展的时候,六安经开区联系上了安徽科技学院,通过与高校合作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近年来,六安经开区在企业技术攻关、创新升级等多方面开展“点对点”服务,一方面抓创新主体培育,另一方面抓研发科技投入。同时引导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创新平台。
创新引领六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六安经开区共有专精特新企业12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小巨人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6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1家,专精特新培育库企业50家。
园区新貌 秦锐/摄
宜商高地,来六安投资不后悔
“来六安投资,不后悔!”这是六安中财管道科技有限公司高层们对于入驻六安经开区后的一致感慨。中财管道于2014年签约落户六安经开区,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了一月。
“经开区‘保姆式’的服务让我们感触颇深,他们经常主动上门送政策,现场联合办公为项目建设推进做好了服务保障。”六安中财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德才表示,在政府的帮助支持下,2019年以来已连续4年实现年产值超20个亿。
“千名干部联万企”、“我和主任聊聊天”、“免申即享”打通惠企“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六安经开区坚持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在行政审批事项上做“减法”“除法”,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乘法”,同时做好企业的“勤务员、服务员”,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融资、科技等方面的问题,让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园区宜居宜业
用“营商”换“赢商”。六安经开区紧扣“工业”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园区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其中以中财管道和长江精工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星瑞齿轮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六安经开区将以创新升级为抓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刘刚表示,下一步,六安经开区一方面继续挖潜增效,把现有企业做大壮强,现有产业链做长织密;另一方面重点面向新能源汽车配套及零部件产业发力,打造产业“新地标”,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实现千亿级园区,六安将盛情邀请全球企业共建千亿园区!
(彭园园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