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支撑,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这个暑假长丰县共青团委员会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岗位征集,旨在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引导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接触农民,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新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皖西学院的韩婧、皖南医学院的孟悦、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的张岩等看到文件发布后积极报名参加了“返家乡”暑期实践活动,他们都希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民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用情”走访特困供养户。
让“返家乡”大学生们印象深刻的一位是董功银老人,他是村里众多特困供养户之一,2016年董功银老人患上了直肠癌,经历了手术过后,现在仍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和长期服药,虽然受疾病缠身,但他依旧乐观,在大学生们到来的第一时间就笑着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谈及生活情况,董功银老人笑着说:“现在政策好,能报销,吃药看病基本不花什么钱,每月还有特困供养金、养老保险等,够花了,过日子最重要的就是心态,我这一辈子是沾了政府‘光’喽,没有党委政府的好政策哪还有现在的我......”走访过程中一句问候、一次弯腰、 一次搀扶,“返家乡”大学生们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乡建设发展需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学生们认为这一次特困供养走访,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返家乡”的责任感和信念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体验。
“用心”开展防溺水志愿服务。
近日,大风大雨强降,又遇暑期,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也进入危险期、易发期、高发期。为切实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事件的发生,增强青少年儿童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杨庙镇颜岗村“返家乡”大学生结合世界防溺水日自发奋勇主动作为,多举措积极开展防溺水志愿服务工作,以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溺水事故为目标,全面清查辖区内周边水域,落实防护措施,增强工作实效,坚决杜绝溺水事故发生,有效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用实践”讲述经历,“用经历”分享感动。
“我是孟悦,一名皖南医学院2023届的毕业生。在毕业求职之际,因为怀揣着建设家乡,共建美好家园的理想,我毅然决然地来到了长丰县杨庙镇颜岗村村民委员会进行暑期实践。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村委会同事们日常工作的不易,他们经常顶着烈日,迎着高温奔走在田间地头,为村民实地讲解种植技巧,与村民分享经验。日复一日地向村民们宣传政策,帮助解决村民们的急难盼愁等,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和认知上的偏差,村委会同事们也会不厌其烦地向群众们解释党和国家每一项政策的“来龙去脉”,因为“服务”着群众,所以即便冒着大雨,头顶星光,他们依然默默的付出着。就是这样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我相信有了这暑期的实习经历,我会一直把基层工作者们视为我日后工作的榜样,为祖国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层需要勇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力量不断流入,让乡村建设成为活水涌动起来。老一辈“三农人”奉献了汗水和努力,并取得优良成绩。随着乡村振兴持续推进,越来越多高素质青年大学生人才来到农村。毫无疑问,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离不开人才支撑,而大学生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力军,鼓励返乡青年大学生发挥才智,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