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飞线充电“剪不断理还乱”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8-23 10:05:17

2023年3月1日,《安徽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从多方面对电动自行车通行与停放、保障做出规范。如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公共门厅、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在住宅内充电或者私拉电线和插座充电。

《条例》实施近半年,合肥市内各小区的飞线充电整治情况如何?记者近日在省城10个小区作了探访调查。

飞线“飞”过燃气管道

合肥市庐阳区无为路与环城公园南路交口北侧有多个老旧单元楼,其中,3幢的入口旁贴有温馨提示:“广大业主请不要飞线给电瓶车充电,这样极易漏电发生触电事故和电瓶车爆炸燃烧事故……”然而,小区1幢2单元楼旁停放着三辆电动车,一条黄色的长线从三楼的一户人家窗户外翻出,顺延至其中一辆电动自行车的座椅上。在小区4幢出入口处的电动门旁,一个光缆接头盒从空中的线缆上“坠落”至小区外墙护栏上;4幢2单元的信报箱上,两个插线板被放置在上方,线的另一端则被接到了居民的家中。而在“飞线”旁还有一家位于小区里的餐饮门店正在营业。在小区部分楼栋中,还出现了杂物堆积在楼道的现象。

8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长江西路的红旗厂小区发现,某单元楼前,一条数米长的插线板一头从居民家中的窗户延伸出来,另一头“飞过”燃气管道和燃气表,拖至单元楼铁门附近的电动车旁。其中,在距离非机动车车棚不足十米处某栋居民楼楼前,一个带有防水罩的插座摆在一楼某户业主的窗檐上,插座的另一头则挂在二楼的电缆上。此外,现场还有部分插线板从窗口“飞”出,插座另一端的电线则系在单元楼门上或放置单元楼铁门附近。

“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飞线也比较多,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红旗厂小区党委副书记丛培红介绍,该小区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配套设施老旧。

瑶海区阜康嘉苑小区曾在2018年11月9日凌晨发生一起私拉电线给电瓶车充电着火事件。8月17日,记者在现场探访时发现,该小区内私拉电线现象仍在发生。该小区共设置了5处充电点,每栋单元楼门口基本停满了电动车。居民从窗户口拉下的电线互相缠绕在一起一直拖到一楼。

包河区东风小区内,记者探访时,4栋3单元一位居民正把自己的电动车推进楼道。她表示,自己的电动车平时都是在家充电。该栋居民楼,电动车占据单元入口楼道部分空间,仅留下一人穿过的空间。东风小区共有4栋住宅楼,第4栋住宅楼前方有一处斜坡,斜坡尽头设置了两个非机动车车库。车库工作人员说,虽然车库能充电,但居民更愿意将电动自行车放置在家门口充电。

充电桩不足是个“硬伤”

在探访中,记者发现,老旧小区因空间限制、充电桩数量、充电费用等原因,禁止飞线其实并不容易。

合肥天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服务的无为路上的这个小区没有安装充电桩的条件。“之前也有安装充电桩的人来看过,但水表箱前面无法安装充电桩,这里到了晚上机动车都停满了,几乎没有空间集中停放电动自行车。”但小区所属的庐阳区三牌楼社区工作人员则表示,此前该小区曾有过安装非机动车充电设备的计划,但遭到了部分居民的反对。

家住阜康嘉苑小区的王女士(化名)认为,自己下夜班回来后,小区非机动车充电区域已经没有位置供她充电。该小区物业负责人黄女士则坦言,小区空间较小,现有的充电桩无法满足居民充电的需要。

天使苑小区位于瑶海区凤阳东路与站塘路交口,该小区内没有设置电动车充电区域。该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小区此前曾设置过公共充电区域,但遭部分业主反对后拆除,居民只能以拖线的形式为电动车充电。对此,方庙街道物业办的一名男性工作人员称,目前安装充电桩的相关事宜已在公示中,具体安装情况还需要看居民的后续意见。

怕费钱、图方便也是原因

记者调查发现,探访的10个小区里除3个没有安装充电设备的小区外,其余小区的充电设备合计共有11家充电品牌、13种充电方式。充电方式包括扫码进入小程序、投币。其中,部分小区包含停放免充电费和充电免停放费。

家住阜康佳苑小区的张先生在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家庭用电平均每月花费在60元左右,若自己每天都在充电桩充电,一个月下来电瓶车所需的充电费用就相当于家庭电费的总和。阜康佳苑小区共有5片非机动车充电区域,分属于3家厂商。

红旗厂小区安装了非机动车智能管理平台系统,但需要缴纳停车费才可进入车棚充电。小区居民赵先生说,“之前有次充电花费了6元,我就不在那充了,而且每月需要交停车费,有些居民也不愿意交这个钱。”

但如今,属地社区又为该小区居民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分别为非机动车停放棚内扫码充电和5号楼前新增设的开放式扫码充电。但尽管如此,“要想解决全部居民的充电问题,这也不现实。”方孝飞说道。

据东风小区的非机动车停车库管理员介绍,该小区电动车包月停放费用为21元,单次停放费用为1元。 “我自己拉线充电就不需要停车费,每月还可节省几十块。”小区里,一位男性居民说道。

“我家就住在一楼,如果我要去车库充电,还要绕到后面再从下坡走回来。”家住东风小区1栋的居民说道。同样在东风小区,家住4栋的陈女士认为,自己的午休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特意将车子停去车库太麻烦了,自己接线充电比较方便。

团结新村小区位于庐阳区长江中路,小区里仅有一个非机动车停车棚。采访中,小区居民陈先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无奈。陈先生说,自己上班往返共30公里,电瓶车每天都需要充电。他曾尝试过用飞线充电,但看到新闻说,别的小区有因为此事发生火灾,便放弃了。此后,他又将电瓶车停到马路对面亲戚家小区的停车棚,但坚持了1个月便放弃了。“上下班还得过个马路,走到小区里面,太不方便了。”

社区苦恼飞线屡禁不止

此前,为解决宿松路上的紫竹苑小区居民充电难题,包河区竹西社区投入40万资金,小区于2023年3月1日在物业工作人员的辅助下分别在C、D区公共区域加装12个电动车智能充电桩,新增约300个充电端口,小区内还有11个非机动车库。但小区内仍有少数居民以飞线的形式充电。

义仓社区辖区内的公园新村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义仓社区党委书记戚海娟介绍,社区将之前收费的停车棚回收整理,用于免费给小区居民存放并提供充电功能,在小区西北部的一角还设置了多个充电桩供小区后面的居民电动车充电。然而,还是有小部分居民以飞线的形式充电。

戚海娟认为,目前飞线问题的原因在于居民的意识问题和老城区区域有限、便民充电桩不饱和,往后还需要多查看多宣传,避免事故的发生。

“当时听劝,后面又充上了,晚上根本管不过来,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红旗厂小区党委副书记丛培红说道。

包河区仰光社区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东风小区目前属于社区代管,此前曾联合多部门引导居民安全停放电动车,街道社区也多次前往多个小区进行检查督查,在平常也在线上线下想了很多办法引导居民安全充电。“但效果不明显,我们只能每个月集中对飞线问题、堆放杂物进行专项整治”。

专家解读:推进小区内部执法

安徽安泰达律师事务所沈鹏飞律师认为,随着各类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大量进入家庭,“飞线”充电问题将成为老旧小区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所在。

沈鹏飞律师说,解决飞线充电,需要培养小区业主的生活共同体意识,小区业主是小区治理的主体,社区需要通过支持业主成立自己的合法组织如业主大会,群策群力,发动更多业主参与小区治理,让全体小区业主认识到,包括飞线充电在内的违法现象与自己的生活环境、生命财产安全等利益息息相关,从而调动广大业主参与治理飞线充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需要多途径对业主开展法治教育;教育的内容亦应有所拓展和完善。比如,通过火灾案例讲解飞线充电的隐患。让业主认识到,社区治理“飞线”充电不仅仅是为了整治小区容貌,迎合文明创建,更重要的是为了每一户业主、每一位居民的安全。

同时社区可与“飞线”充电业主签订安全责任书,强化安全意识。挖掘小区内充电资源,满足业主对于电动车充电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行政执法和巡察进入小区一线,并应日常化。

沈鹏飞律师认为,社区治理“飞线”充电的力量主要依靠物业、居委会等单位,而这些单位并不具有强制执法权,只能靠劝说,效果不理想并且还容易激化矛盾,产生诉讼。长期看来,需要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城管、消防等部门配合,到小区内部执法。

(安徽商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徐宏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