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义务教育招收23.4万名新生 比2022年增加2.4万名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08-24 07:18:58

新学期即将开启,8月23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获悉,2023年合肥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招收23.4万人,比2022年增加2.4万人。其中,按学段分,小学招收14.1万人,比2022年增加2.1万人;初中招收9.3万人,比2022年增加0.3万人。按区域分,城区招收14.1万人,比2022年增加1.4万人;四县一市招收9.3万人,比2022年增加1万人。按照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一、高二年级秋季学期8月31日报到、9月1日正式上课,高三年级8月24日正式上课。

15所民办学校摇号录取

今年,合肥扎实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民办学校招生全部实行网上报名录取,全市共有2万余名学生网上报名民办学校,共有15所学校摇号录取,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最高比例为5.08:1。

为从严落实“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免试入学、不得择校”等要求,合肥市全面优化2023年网上招生系统功能,采取“线上登记录取+线下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网上报名、网上录取。新增学区自动匹配功能,家长只需输入身份、房产等信息,系统便可直接将学生信息匹配到校。学校在网上审核学生信息,符合条件的即可确认录取,无需家长进行线下审核,为家长和学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开学前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入学测试

开学临近,合肥市各学校正在进行开学准备工作。合肥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学校要按照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课程,及时制定“三表一历”(学校总课表、班级分课表、作息时间表、校历);各年级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开学前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入学测试,教师不得口头或者书面摸底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免对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同时,积极推进各学段的衔接教育,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认真组织“开学第一课”,围绕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教育资源、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教育资源,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设立“暑假作业缓交期”

开学前,利用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向家长推送学生心理调适相关知识,合肥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合肥阳光心理”公众号近期将陆续推出相关内容。同时组织“家校共育周”活动,帮助家长、学生调整心态。学校通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等方式,上好心理健康“开学第一课”,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与此同时,设立“暑假作业缓交期”,允许两周内补交作业,严禁在开学前两周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查。做好“特殊群体”的摸排和帮扶关爱,组织开展心理筛查。

继续推进名校办分校、名校托管、集团办学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合肥市将继续加大新优质学校创建力度,下半年将推进第五批新优质学校总结评估工作。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结对工作,落实三级一体化实施方案,继续推进名校办分校、名校托管、集团办学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按照“一生一案”要求,做好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返校排查工作,对疑似辍学学生建立台账并分类核实,对无正当原因未返校学生迅速启动劝返复学程序。进一步巩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成果,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保障服务时间,丰富服务内容,坚持“五育并举”,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同时,扎实推进新课程新教材落地实施,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确保系统性、完整性及可操作性,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统筹推进合肥市普通高中学分认定管理系统建设,为高中选课走班等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提供技术保障和坚实基础;稳步推进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办法改革,优化自主招生方式和类别,助力合肥市普通高中“一校一品”特色多样化发展路径。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胡霈霖)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