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7月13日间,为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智慧,更好为我国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合肥工业大学“科技兴农富云都”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宿州市开展了调研。从宿州市当地的农业科学院再到乡村内部,团队以实地考察、主题访谈为主要实践方式,对乡村的智慧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同时深刻感悟到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精神力量。
种业振兴为关键,育种试验促发展
在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院长苗青松的引领下,团队成员对院内农业作物育种试验的发展现状以及效用发挥进行了深入了解,认识到宿州农科院在精准育种技术研发、重大突破性新品种培育、优异基因资源挖掘方面的巨大贡献。
图为农科院农业专家带领团队成员前往试验田进行学习考察
“种子是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团队成员来到农科院伊始,这段讲话便映入团队成员眼帘。农业育种技术的突破、作物品种基因的改良在我国当今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尤为关键。团队成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前往了院内的玉米、大豆育种试验田,田地内是各类标好序号的改良作物品种。走在田间地头,成员们同试验田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宿州农科院在大豆、玉米两个学科承担国家综合实验站、区试站、品种评价基地等科研平台的建设,如今已先后培育出12个大豆新品种、17个玉米新品种。对于其辐射区域内的农村种植业产量及效益提升、农民收入增长有着极为显著的推动作用。
实现育种技术的突破除了田地中的试验种植,也离不开实验室中的精细研发。跟随着负责人,团队成员进一步前往院内的生物育种实验中心。负责人向团队成员介绍道:“该实验中心拥有着全球第三大的大豆种质资源库、全球领先的作物基因编辑技术。”团队成员在对该育种实验中心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该实验中心多元一体,功能侧重不同的实验室协同配合,一体发展。团队成员从抗虫鉴定实验室,走到基因编辑实验室,再到品质分析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培养室......了解学习并记录到各种先进的育种实验设备与技术,包括作物组织研磨仪、品质分析仪以及作物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等等。
农科学者深扎根,走好科研兴农路
农科院内科学研究有序开展、作物品种不断改良创收效益的背后是一批潜心扎根于田野的农科学者。团队成员同宿州农业科学院大豆所负责人王路路开展了主题访谈,在访谈过程中,王路路学者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农业科研学者们的工作经历,团队成员了解到学者们需要根据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开展长期不间断的工作。同时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基于作物独特的生长特性调整自身的生活作息,正如学者所提及的:“每年7月中旬是我们做大豆杂交的时候。到早晨七点半以后,太阳出来已经很热,大豆的花粉就已经送过了。所以我们这个工作就需要每天起的很早,在五点半到七点半中间进行。”
“我们现在就是天天工作嘛,其实也比较辛苦,要耐得住寂寞。但整个农业科研虽然辛苦,背后绝对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团队,科研成果产出大家有贡献都会很高兴。”王路路学者在访谈过程中对于农业科研工作这样感叹道。实践团队成员从访谈中深刻感悟到农业科研学者们的团队凝聚力量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农业科研团队的高效合作、个人的不懈努力,开创出一条科研兴农的光明道路。
特色产品助振兴,经济转型造福祉
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除农业科研尖端发力以外,也需要乡村内部进行发展道路的守正创新。团队成员随后前往宿州市芦岭镇南王寨村,深入乡村实地开展了调研。团队首先去到村内的菊花种植田进行了实地考察。“当地菊花品种多样,以金色黄菊为代表的品种特色鲜明,在周边地区市场上享有盛誉。”芦岭镇南王寨村的驻村书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当地特色菊花产业的发展现状。在同书记的交流过程中,书记向团队成员进一步介绍了当地乡村依托菊花特色产业的发展途径,当地村民做出对菊花进行深加工、包装的尝试,延长菊花产业链,突显菊花的药用、观赏、泡茶等价值,提升菊花系列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扩大经济效益。此外,团队成员还了解到芦岭镇坚持推行菊花种植先进乡村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由此一来,村与村之间协同高效发展,促进当地共同富裕的更好实现。
在南王寨村党群服务中心,团队成员对南王寨村的驻村书记进一步进行了乡村振兴的主题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南王寨村如今通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了菊花种植户和现代化农业的有效衔接形成以菊花产业为支撑,集药、茶、食、观光、养生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村民的实际收入得到显著增加。书记在采访的最后,对未来做出展望,也对团队成员做出期许。书记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青年人才流入乡村,在人才的引领带动的作用下,开拓乡村新的发展道路。
图为团队成员向南王寨村村委领导了解当地情况
图为团队合照
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乡村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协作,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需要守正创新的智慧。在此次的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也纷纷表示,自身更深刻感悟到党与社会的号召,更清楚明白生逢其时、责任在肩的意蕴。团队成员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必将相互鼓励、潜心钻研、提升自我,为乡村发展、国家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作者:张培俊 薄志昕 图片:王航)
[广告]免责声明:本文为宣传商业资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亦不代表本网站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或投资行为参考,本网站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