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江淮行|​“梨都”协商正“砀”时 共解烦心事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8-30 16:07:02

初秋时节,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古梨树群下,良梨镇政协委员工作室成员,正与村干部、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及种植大户,围绕老梨树的保护、提升酥梨品质开展协商讨论。数公里外,“听荷民宿”委员工作室里,返乡创业的宿州市政协委员董倩正在与当地群众促膝长谈。

近年来,砀山县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以打造“协商正‘砀’时”协商品牌为抓手,不断健全协商机制,拓展协商内容,创新协商形式,有力推动政协履职向基层延伸拓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听荷民宿里 “微细事”变成了 “暖心事”

每个民宿都各具风格,有吊脚楼风格的“坡上”、海派风格的“胧月”、蘑菇房式的“柴禾垛”、日式风格的“桐庐”等。在宿州市砀山县有一片远近闻名的“宝藏民宿村”。这里,距离砀山县梨树王景区仅1.5公里,周边有梨树王百年老梨园、文家河观光大道等景观。“不同民宿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这里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民宿负责人董倩说道。

2017年,怀揣着对梨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故乡的热爱,董倩回到良梨镇,利用自己在上海从事民宿相关工作经验,依托“梨树王”风景区和文家河景观带,大力发展民宿经济,通过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打造了13家风格各异的特色民宿,如今这里已成为砀山县新的网红打卡地、“城里人”体验“乡村生活”的好去处。“我们这里有位合肥的客人已经在这里住了近半年。”2019年,听荷民宿被评为“安徽省百家精品民宿”。

一壶清茶,几把椅子,围绕群众身边的细微小事,委员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地想办法、出主意,碰撞智慧花火,让一桩桩“微细事”都变成了服务发展的“暖心事”  。“如何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为村落带来更多人气,更好赋能乡村振兴?”听荷民宿”委员工作室里,展开了一场关于文旅产业发展的协商讨论。董倩说,这是“听荷民宿”委员工作室里再平常不过的场景。

2023年元月,“听荷民宿”委员工作室在砀山县良梨镇马庄村魏寨中心村“桐庐”民宿挂牌成立。而董倩同时也是宿州市政协委员。

听荷民宿委员工作室位于“桐庐”民宿院内。

自成立以来,该工作室按照建设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先后组织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方面的政协委员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并围绕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民宿旅游经济等课题,开展协商议事活动。经常性组织委员深入群众,察民情、解民忧,推动委员工作室真正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

 董倩说, 开门就是基层、出门就见群众,“听荷民宿”委员工作室具有贴近群众的“一线”优势,民宿旅游造就了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开阔的空间又为委员读书学习、交流分享提供了活动场所,现已成为深受界别委员喜爱的“委员之家”。

“我们依托协商正‘砀’时协商品牌,积极参与‘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专题调研视察,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董倩表示,通过“微协商”“微调研”,主动介入涉及百姓生活的“小问题”,针对村庄内涝、增设水果收购场地、儿童防溺水等内容,积极搭建协商沟通平台,推动有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梨园议事”酥梨提质增效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老梨树的保护和酥梨品质的提升。”距离听荷民宿数公里外,在良梨镇古梨树群下,良梨镇政协委员工作室成员正与村干部、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及种植大户,围绕老梨树的保护、提升酥梨品质开展协商讨论。

2022年3月份,良梨镇委员工作室正式成立。良梨镇政协委员工作室召集人李文静说,每次“梨园议事”他们都会提前确定一个主题,并且提前联系县政协和相关界别,邀请专业人员和群众进行一定的指导。

据了解,驻良梨镇的砀山县政协委员3名,宿州市政协委员1名。良梨镇委员工作室是该镇立足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理念,以“传党情、察民情、解企困、办实事、献良策”为切入点,打造的委员学习交流、为民服务、为企解忧、联系界别、凝聚共识的工作平台。

李文静说,现在有这个委员工作室更好了,工作室就像娘家一样,有什么话都可以向工作室说,也是有了一个共同议事的平台。像今天这个会议,就直接把专家和相关人员请来了,现场实地商议解决问题。“你们今天来可以看到路上两侧,正在挖排水沟,这个排水沟就是为了解决梨园景区的排水问题,这个项目的批复就是我们政协提出并推进的。还有梨园内智慧农业的建设和管理,我们也有提供宣传和技术上的支持。”。

据介绍,良梨镇委员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100余人次,开展“梨园议事”和走访企业活动5次,酥梨提质增效、农田水利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调研活动6次,收集社情民意20余条。

建言献策 “一号梨园”谱新篇

“一号梨园”负责人朱颖旭是砀山县政协常委。近年来,砀山县政协围绕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创新水果产业发展,提升酥梨品质,建好“一号梨园”、推动砀山酥梨品牌价值提升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砀山梨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2019年,砀山县聚焦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在砀山酥梨核心种植区,选择3000亩左右集中连片优质梨园,结合现代生态水果产业化、“数字果园”创新工程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进行综合试验试点,然后在全县推广授权,全面打造集“智能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农旅相结合”为一体的砀山“一号梨园”。

“一号梨园”园艺场基地面积为600亩,树龄60年以上,制定了“一号梨园”生产标准、果品等级标准及产品包装标准等,为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了规范支撑。该园已完成果园整理、树体改造、土壤培肥和机械设备、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克服了冻害、疫情、病害、水灾等的影响,产量稳定,所产酥梨口感好,汁多,酥脆程度高,可溶性固形物在11.5%以上。通过“一号梨园”建设,提高酥梨品质,增加果农收入,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提升“砀山酥梨”区域品牌价值,从而带动全县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常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