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淝河是江水入淮的必经之路,引江济淮东淝闸枢纽位于东淝河与淮河交汇处,是江淮运河的“北大门”,是船只进入淮河的最后一道闸。9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东淝闸枢纽一探究竟。
位于淮南寿县的东淝闸枢纽处于江淮沟通段的末端,被称为引江济淮的凤尾工程,长江水在经过350里的长途跋涉后,在这里汇入淮河。
东淝河船闸是江淮沟通段的骨干控制工程,与东淝河老节制闸、新节制闸、老船闸共同组成了东淝闸枢纽工程。
东淝河闸包含已通航的复线船闸和正在建设的一线船闸改造工程(二期工程)。
引江济淮淮南建管处副处长吕朝辉介绍称,复线船闸年通过能力为2751万吨,今年8月16日试通航以来,过闸量达到226艘35万吨。
正在施工中的一线船闸改造工程是对老船闸的拆除改造,年单向过闸货运量为3031.9万吨,双线船闸年货运量合计5782.9万吨,设计年通过能力居引江济淮“八大枢纽”之首。
站在一期船闸上可以看到,不远处就是二期船闸工程建设现场。改造东淝河一线船闸(二期工程)对充分发挥引江济淮航运功能,满足腹地未来航运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次闸室墙施工采用智能建造船闸新技术,运用“移动模机台车法”一次性浇筑成型施工工法,本工法在安徽省内34米宽船闸、全钢护面闸室墙施工中尚属首例,该工艺与传统的翻模相比,结构物整体性更完好,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目前闸室墙正在施工,预计闸室墙工程春节前将完工,整个二期船闸工程预计明年6月份完成。”
记者看到,二期船闸与已经试通水通航的一期船闸平行建造,未来将共用上下游引航道,过往船舶通行效率将大大提升。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文 任逸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