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世界关节炎日大型义诊来了!江淮名医尚希福领衔,骨科大咖组团为您服务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10-11 09:33:05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上下楼梯膝盖突然“咔咔”响是怎么回事?一觉醒来关节僵硬、腿伸不直是为什么?关节总是隐隐作痛,一到阴雨天还加重是“老寒腿”吗?经常蹲下去起不来,从凳子上站起来没有力气“打软腿”,是腿脚不好吗?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认为出现这些问题,是年龄增长的正常现象,实际上,这很可能是骨关节炎惹的祸。

  据文献报道,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亿骨关节炎患者,而我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总体患病率已高达46.3%。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骨关节炎的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为了更好地普及骨关节炎预防保健知识,呵护关节健康,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多位专家现场解答骨关节炎的常见问题,帮助大家早了解、早干预,早日解除病痛。

  义诊时间:2023年10月12日上午8:00-10:00

  义诊地点:合肥市庐江路中国科大附一院总院门诊广场

  义诊团队:

  骨科主任医师   尚希福

  骨科主任医师   张文志

  骨科主任医师   黄 炎

  骨科主任医师   赵其纯

  骨科主任医师   贺 瑞

  骨科主任医师   朱 晨

  骨科副主任医师  鹿 亮

  骨科副主任医师  吴科荣

  骨科副主任医师  黄 威

  骨科副主任医师  程 鹏

  骨科副主任医师  李乾明

  骨科副主任医师  葛 畅

  骨科主治医师   唐国霖

  *当日可携带相关病历及X光片、CT、磁共振等检查资料。

  骨科主任尚希福介绍,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最终累及整个关节组织的常见关节疾病。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膝、髋、手等关节为主。高龄、遗传、肥胖、过度运动等都是骨关节炎的易感因素,尤其是年龄在40岁及以上、女性、肥胖或超重、有创伤史的人群要特别注意。

  骨关节炎有哪些表现?

  关节疼痛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以膝、髋和指间关节最为常见。初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后好转,活动后加重。重度骨关节炎可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其明显。

  关节活动受限常见于髋、膝关节。患者在疾病中期可出现关节绞锁,晚期关节活动受限加重,最终导致残疾。

  关节僵硬。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僵硬的症状,多发生于晨起时或较长时间未活动后,表现为关节僵硬及发紧感,活动后可缓解。关节僵硬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常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极少超过30分钟。

  压痛和关节畸形是骨关节炎患者常见的症状,膝关节可因骨赘形成或滑膜炎症积液出现关节肿大。

  此外,骨关节炎患者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整,所以活动时可能出现摩擦感或“咔咔”的骨摩擦音,该症状最常见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骨关节炎如何治疗?

  骨关节炎可以被根治吗?不可以,退变、受损的关节想要恢复到原样,是不可能的。因此,骨关节炎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延缓疾病进展,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明确指出,患者确诊后,需根据个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阶梯治疗,越高的阶梯,治疗就越复杂,风险越高,花费也越大。

  哪些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有哪些手术方法?

  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骨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以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以膝关节为例,手术的方式有多种,需结合病人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关节内半月板损伤引起交锁症状的患者可做微创的关节镜手术;对于已经有关节畸形的患者,可以考虑行截骨手术纠正膝关节的力线,或关节置换手术如单髁置换术(UK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如何防控骨关节炎?

  改变不良习惯。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同时减少或避免反复爬楼梯、爬山等。

  控制体重。控制体重不但可以减轻关节疼痛,而且可改善关节功能,特别是BMI>28kg/㎡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必要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行动辅助器械,如手杖、拐杖、助行器、关节支具等,通过减少受累关节负重来减轻疼痛。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

  适当运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适宜的锻炼方式,如游泳、散步、做操等。大家可综合考虑自身身体情况、运动喜好、运动可行性等方面,制订适合自己的个体化运动方案。(吴科荣 记者 徐慧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