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10月12日召开的十大新兴产业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深入推动核心零部件领域“补短板”“锻长板”,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已签约、开工10亿元以上汽车领域项目152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46个。
零部件企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介绍,安徽围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大力推动一批龙头性、高成长性、高牵动性企业引育,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整车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开展“链主”招商,鼓励整车企业引导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就近落地,推动集聚发展。大众安徽吸引38家供应商落地合肥,蔚来汽车已有120余家供应商在安徽布局。针对车规级芯片、“三电”等产业链核心环节,我省梳理制定招引建议清单,持续开展补链、强链、延链,优化招引政策,创新招商方式,推动省市协同招引,吸引优质零部件企业入驻安徽。
集中培育一批,联合提升一批,我省持续挖掘省内现有零部件配套企业潜力,建立健全分层孵化体系,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到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培育机制,加快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打冠军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推动优质零部件企业加快上市。鼓励传统零部件企业针对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加快转型、“换道超车”。引导整车企业面向重点零部件企业建立联合推优机制,推动各类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柯文斌介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安徽加强企业培训,发展“专精特新”。我省实施零部件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计划,2023年新认定汽车行业“专精特新”企业124家,小巨人企业14家。我省汽车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419家,小巨人企业达68家。全省汽车制造业规上企业户数由去年底的1087家提升到今年8月底的1234家,净增147家。建立特色集群。新认定六安市金安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产业集群、含山县汽车驱动系统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宁国市高性能密封件产业集群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强高端化引领,目前,全省汽车行业省级智能工厂累计32家、数字车间累计123家。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