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地区彰显山水徽韵、皖西大别山区彰显生态优势、皖中地区彰显山水风韵、皖北地区彰显田园风光。”10月1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将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即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省级成立“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作推进小组和工作专班,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每年表扬一批工作突出的地区、集体和个人。
高位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汪学军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基础工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先后带队赴浙江考察学习,将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作为主题教育的案例教材,带头深入学习、深入谋划。在黄山市召开高规格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全面启动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省政府在潜山市召开全省和美乡村建设调度会,推动黄山会议精神落地落实。
千村引领、万村升级
汪学军介绍,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以产业富民强村为主线,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基础,以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为抓手,推出系列高质量建设和美乡村新举措。
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的《意见》,“千村引领”就是每年建设200个精品示范村,到2027年建设1000个以上的精品示范村;“万村升级”就是在已建的7395个省级中心村基础上,每年再建设800个省级中心村,到2027年总数达到1万个以上。制定印发成立省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小组的通知、精品示范村“千村引领”建设标准以及申报审批办法、省级中心村“万村升级”验收办法、和美乡村建设检查督查工作机制、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考核方案等6个配套文件及20个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部门专项工作方案,实现可量化、可具象化、可考核,构建形成“1+6+20”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多规合一 彰显徽风皖韵新风貌
汪学军表示,立足我省乡村区域差异性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秉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要求,推动村庄布局、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在村域层面实现“多规合一”,着力塑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风貌。
在区域布局上,按皖南、皖西、皖中、皖北分类。皖南地区彰显山水徽韵,打造有魅力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皖西大别山区彰显生态优势,打造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相融合的产业新高地;皖中地区彰显山水风韵,打造环都市乡村的新业态典范;皖北地区彰显田园风光,打造一批农业大地景观、平原田园风情、果园林海等特色品牌。在村庄建设中,指导精品示范村科学合理规划村庄生活、生态、生产布局,使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更鲜明,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更协调。
打好政策组合拳 实现乡村建设领域投资新突破
在保持原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投入不变的基础上,省级财政下达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不少于20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建设领域投资新突破。
各地在省级下达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内,按照平均每村1000万元的标准支持精品示范村建设。打好政策组合拳,鼓励省直有关部门将项目资金向和美乡村建设倾斜,允许市县加强项目资金统筹使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机构贷款每年新增不少于200亿元,支持和美乡村建设;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拓展信用惠民清单,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以村企共建、捐资助建等多种方式投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成立乡村振兴投资公司,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持续培养选树“皖美村支书” 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的领导,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重塑充满活力、和谐紧密的党群新关系。持续培养选树“皖美村支书”,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培训,到2027年,农村基层干部至少集中轮训1次。
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试点。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六尺巷工作法”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推广明光“陆郢模式”、南陵“四自一提模式”,动员村民自觉主动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作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汪学军表示,下一步,安徽将建立包保联系制度、健全调度考核制度,对今年创建的精品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分皖北、皖中、皖南三个片区开展培训,同时组织开展监测评估。
“建立省领导包保、省直单位联系、高校帮扶精品示范村的工作制度,确保200个村包保指导全覆盖。”汪学军说,通过开展“月分析、季调度、年总结”,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项目调度机制。从明年开始,对精品示范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确保200个村考核全覆盖。
业务培训方面,通过采取集中授课加组织观摩的形式,确保200个村业务培训全覆盖。为扎实推进万村升级,对已建成的7395个省级中心村现状开展监测评估,确保建成中心村监测评估全覆盖。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常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