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再次通报了全省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提升行动进展情况。截至9月底,全省物业管理“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共计排查问题6.97万个,已整改销号6.71万个。与此同时,省住建厅还在我省多个地市开展了实地督查调研,发现合肥市物业信访量仍较高。其中,肥东县力高君逸府小区、淮北市相山区金汇花园小区等物业信访量较高。
全省物业问题整改销号率达96%
今年,我省部署开展物业管理服务“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截至9月底,全省共计排查问题6.97万个,整改销号6.71万个,整改销号率96%。按照排查问题数量统计,其中,合肥(11429个)、阜阳(7384个)、芜湖(7118个)、宿州(6320个)、安庆(5691个)排名靠前。排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和安全以及物业服务企业服务不到位不规范等方面,共计5.45万个,占问题总数的近8成。
根据省信访平台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省物业领域信访投诉共计2208个,环比下降3.9%,同比上升183%。与此同时,省“话说物业”平台9月共计收到群众反映问题2792个。按照反映问题总量统计,合肥(891个)、滁州(651个)、阜阳(290个)排名靠前。截至9月底,各地已经办结并回复2061个,办结率73.8%。除了合肥市,其余15个城市物业领域信访量呈逐月下降趋势。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行动中,全省各地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比如,合肥市紧盯业委会组建,压实属地镇街、社区监督指导职责;淮北市、亳州市、芜湖市定期开展考核测评和物业指数测评;宿州市、蚌埠市搭建“融媒问政”平台,进行舆论监督、跟踪问效;淮南市发布2023年第一批住宅小区物业“红黑”名单;滁州市开设“物业大讲堂”专栏,定期解读物业法律法规政策;马鞍山市每周对小区明察暗访,进行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铜陵市对电梯安全运营和隐患排查,落实“一单四制”闭环管理;安庆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小区停车收费指导意见。
合肥这两个县区物业信访量较高
今年9月,省住建厅物业专班分别对合肥、亳州、宿州、蚌埠、滁州、六安、芜湖、马鞍山、宣城等市开展了实地督查调研,发现合肥市物业领域信访量一直较高。
根据省信访投诉平台数据,合肥市前三季度物业信访总量为6327件次,占全省物业信访总量的55.9%。其中,9月份1511件次,占比68.4%,环比同比分别上升8.7%、521.8%;合肥市9月份每万人信访量1.85件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倍以上。通过具体分析,合肥市信访投诉主要集中在瑶海区和肥东县。其中,9月份,瑶海区信访量为780个,肥东县信访量为219个,二者占合肥市信访总量的66.1%。
记者发现,部分地市反映的物业问题比较集中,或集中在某个项目,或集中在某个区域。比如,合肥市肥东县力高君逸府小区信访总量169个,占肥东县信访总量的77%;淮北市相山区金汇花园小区信访总量30个,占淮北市信访总量的41%;亳州市利辛县师大状元府小区信访总量37个,占亳州市信访总量的35%。物业问题集中在某个区域的有合肥市瑶海区七里站街道,其信访总量159个,占瑶海区信访总量的20%,分别包括芳草雅苑、春暖花开、栈塘小区、电缆厂宿舍等14个小区。
宣城等三市物业问题办结率较低
省住建厅物业专班还对“话说物业”平台反映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电话回访,共计回访问题小区202个,群众对问题整改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73个,占比36%;不满意的和不予置评的129个,占比64%。
从实地抽查情况看,部分地市未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部分地市“话说物业”反映问题办理质效有待提高。截至10月16日,全省已到办理期限的办件共4627件,已办结回复3948件,结率85.33%。其中,宣城市(54.65%)、蚌埠市(63.56%)、合肥市(68.3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通过督查调研还发现,部分区县排查物业问题力度有待加强。物业信访矛盾突出地区整治排查力度不足,未能压实区县责任,街道社区和责任单位工作合力未形成。排查深度不足,仅停留在小区环境卫生、配套设施等方面,没有对物业服务企业履约、业主委员会履职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履责等开展排查。其中,信访量较大的合肥市瑶海区、肥东县自开展专项行动以来,仅排查问题881、496个,平均排查问题数量分别为2.31个、3.84个,远低于合肥市内其他区县。
安徽将集中攻坚物业8大问题
目前,我省物业管理服务提升行动已进入了集中攻坚阶段。按照相关要求,我省将在明年春节前集中攻坚“小区车辆停放管理、综合执法进小区、电梯安全整治、消防安全问题、基础设施维修保养、房屋质量安全隐患、物业服务费收缴率、物业矛盾纠纷化解”等8个方面问题。
在住宅小区车辆停放管理方面,针对车辆乱停放、堵占消防通道问题,我省将督促物业企业加强日常行为管理,提高道闸等智能设备利用率;联合公安、城管、乡街,通过社区网格向居民发送市民行为规范,倡导市民自律,同步在住宅小区建立市民行为“红黑榜”;进一步加大执法进社区力度,借鉴部分市(如,广德市)将住宅小区内违章停车行为纳入交警执法范围的好做法,将规劝和执法有机衔接。
在电梯安全运行和质量维护及小区基础设施维修保养方面,我省将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市场监管部门做好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守护好居民乘梯安全。研究解决电梯日常维护、零部件更换和大修改造资金筹措难题。定期开展小区基础设施排查工作,重点排查房屋质量、雨污管网、地下车库、电梯、供水、供电、燃气、消防、外墙脱落等安全隐患,明确责任主体,列出整改期限。对于政府安置还原小区,属地政府和建设单位要切实负责,落实维修主体责任,统筹安排维修费用;对于商业开发小区,要充分发挥物业维修资金作用,及时维修损坏的设施设备。
在消除住宅小区房屋质量安全隐患和消防安全隐患方面,我省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责任明晰、属地监管的原则,建立并完善既有建筑外墙脱落安全隐患动态监测以及整治机制,各地市全面摸清辖区住宅建筑外墙基本情况,建立“一区一档”基础信息库,按照建成年份、建设施工主体、维护使用主体划定维修责任主体,分类推进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定期对小区建筑物外墙墙面以及建筑附属构件进行检查,做好相应的巡查记录,防止在高温、低温等天气因素影响下出现的老化、开裂等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宣传教育和灭火救援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除消防设备安全隐患,确保小区消防设施正常运行。支持各地正在开展的“消防无水小区整治”工作。
坚持“问题在小区发现,矛盾在小区解决,工作在小区推动”,我省将高标准落实综合执法进小区工作,以县区(管委会)为单位制定行政执法力量下沉小区清单,整合辖区内公安、城市管理、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执法力量,在小区显著位置公示执法责任单位、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实行常态执法、定期执法,变“末端处置”为“源头管控”,打通最后“一米线”,实现执法“零距离”,及时查处小区内占用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违规装修、高空抛物、乱搭乱建、违规经营、毁绿种菜、噪音油烟污染、侵占公共空间、电动车乱停乱放和飞线充电,以及损坏、挪用、拆除消防设施器材等行为。
针对“物业服务费收缴率不高”的问题,我省要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严格按照物业服务合同和服务标准,提供“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业主树立有偿服务理念,形成物业服务的良性循环。其中,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小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带头依法缴纳物业费。对连续欠缴物业费6个月以上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职人员,可以由所在社区(镇、办)党组织核实情况后抄告所在单位党组织,作为日常管理干部的参考依据。对恶意欠缴物业服务费的业主,要依法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
另外,我省还将业主满意作为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绩效的最终目标,每季度对物业服务小区组织不少于10%居民进行满意度测评,将测评结果按30%比例计入季度物业服务考核评分。充分吸纳居民对小区物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对居民的合理化诉求及时办理落实。进一步完善物业服务考核评价机制,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要及时修订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细化信用评价标准,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将物业服务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项目经理的职务失信行为与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挂钩,对严重失信的物业服务企业,依法采取惩戒措施。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