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铜陵入选“创新驱动示范市”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10-23 16:08:17

10月23日上午,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科技经济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合肥成功召开。此次论坛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既是中国科协年会服务地方建设科创高地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阶段性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现场为获得中国科协“2023-2025年创新驱动示范市”称号的芜湖市、铜陵市进行授牌。

“纺织品是什么?可以是一块柔软的布,也可以是由纤维材料复合而成坚硬的飞机外壳。空间站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性能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前景光明。”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卫林作《高性能纤维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主旨报告。徐卫林表示,材料科学的进步,是行业破解技术难题的关键所在,除广泛应用于最能代表科技水平的航空航天领域,纤维材料在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段宁作《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与流程工业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东北大学教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张廷安作《“固废+”资源循环经济的思考》主旨报告。两位院士围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方面,交流产业前沿趋势,探讨科技经济融合新路径。

今年,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聚焦安徽省核心产业,征集14个领域73项重大产业、重点企业科技需求,组织全国学会积极响应,对需求进行全部认领。6月初,在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启动会上开创了以省科协牵头,组织合肥、芜湖、铜陵、滁州等9家市科协主席做城市发展、“双招双引”宣介主动对接全国学会的首例。

据了解,21家全国学会和1家产业联盟组织专家服务队,面向合肥、芜湖、铜陵等7个地市22个县区,深入企业和园区开展对接服务52场(次),组织服务专家320余人次,涉及高端制造、信息技术、先进材料、食品等14个领域,并对其中涉及的国轩高科、铜陵有色、六安钢铁、蒸谷米等72家领军企业的近百项科技需求开展了深度对接,达成合作意向近20余项。

此外,为展现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阶段性成果,现场举行了产学融合成果推介及项目签约仪式。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铜陵是‘中国古铜都’,有着三千多年的铜采冶历史……”在产学融合成果推介环节,铜陵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赵荣升以诗人李白曾留下的一首反映铜冶场景的千古绝唱开场,重点探讨科技创新引领铜冶炼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的铜陵有色,拥有世界先进的闪速、顶吹、侧吹、底吹熔炼,闪速和智能数控转炉吹炼等各类先进冶炼工艺,多项技术指标国际领先。近年来,“预转化、预吸收”和“非衡态”两项发明专利适用于老厂改造和新厂建设,已在国内多家冶炼厂应用,较国外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更可靠的稳定性,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合肥国轩高科董事长助理、科技管理中心主任宋美,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严伟龙作交流发言。现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兵工学会等围绕新能源、食品、纺织、电子信息等领域签订了15项项目合作协议。

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是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创新实践的重要内容,聚焦安徽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需求,以服务安徽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动员组织全国学会、相关科技服务团为安徽科技经济创新发展提供精准科技服务。通过搭建深度融合交流合作平台,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形成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安徽经济发展的系列成果,打造科技经济融合安徽“样板间”。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安徽省科协、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共同承办。

下一步,将持续深入推进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与创新驱动示范市、其他试点城市、全国学会及其他创新主体协同联动,放大科协“一体两翼”资源的发展效能和倍增效应,持续推动“科创安徽”建设取得实效,为安徽省科技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