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1月1日
坐标:合肥市文忠路上跨合肥东站铁路线区域
事件:国内首座非对称变宽挂篮施工转体梁历时两小时完成“对接”
11月1日,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发布消息,经过两个小时的施工,一座重1.3万吨的转体桥在牵引设备作用下,逆时针缓缓转动85度到达指定位置,实现精准就位。这也标志着贯通合肥市南北大动脉的文忠路(郎溪路-少荃街)工程向年内建成通车目标迈出了关键性一步。等到整个工程竣工后,文忠路高架将与郎溪路、南淝河路形成贯通南北的大通道,沿线居民出行也将更加便捷。
高难度“空中双转体”系国内首次
据介绍,文忠路(郎溪路-少荃街)工程,规划为城市快速路,南起郎溪路,向北与新海大道、天水路、新汴河路交叉,上跨淮南铁路线,后与泗水路、岱河路、学林路、淮海大道、学府路、龙子湖路交叉,终至少荃街,与下穿少荃湖隧道顺接,地面道路红线宽60米,双向八车道;主线高架桥长约5.648公里,双向六车道;同步建设包公大道、淮海大道两处互通立交等。
作为文忠路高架关键节点工程,文忠路上跨合肥东站转体桥是本项目最大难点之一。依据铁路安全保护法及铁路相关规定,邻近铁路营业线的吊装作业只能在每日列车运行间隙2小时天窗时段。施工方需在铁路两侧先修建平行于铁道的两段高架桥面,后期通过“双转体合拢”的施工方法,一次性跨越铁路站场8股车道。
“文忠路上跨合肥东站转体桥是目前国内首座非对称变宽挂篮施工转体梁,标准段桥面宽29.5米,变宽段最宽处34.1米。”据合肥市重点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桥所跨越的淮南线、罗东线等8条线路是合肥东站最繁忙的货运线路,转体桥总跨度达257米,总重3.4万吨,分为两座转体梁。其中,45#墩悬浇梁长91.3米,重1.3万吨;46#墩悬浇梁长143.2米,重2.1万吨,采用先悬浇后平面转体施工。
空中转体90度,套上钢壳实现“合龙”
“今天完成转体施工的是45#墩转体。”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的施工难点比较多,包括邻近铁路深基坑、上跨既有高架桥梁、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高精度球铰安装、异形(纵向非对称横向变宽竖向变高)挂篮悬浇等。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方除了采用BIM技术和三维可视化交底等多种新技术、新工艺,还提前进行了“转体试验”——在正式转体前,对转体结构进行5度试转。“通过布置4台500吨千斤顶,依次叠加力传感器、垫块、钢板,进行称重试验,并按转体要求进行平衡配重。”据该负责人透露,为了防止桥梁转体超转,施工现场还设置了限位装置。在45#墩转体的过程中,施工方更是小心翼翼地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紧盯”转体的一举一动。“采用基于遥感传输技术的转体过程桥梁姿态实时监测及预警系统,实时对转体过程梁体姿态进行跟踪监控,超限时及时预警……”最终,45#墩安全平稳的完成了转体,实现了零误差精准对接。
按照计划,重2.1万吨的46#墩转体将在11月15日进行。届时,施工方将在两段桥梁与高架桥的衔接处套上钢壳,然后让整座桥在铁路站场上方实现“合龙”。(合重宣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