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疾控中心提醒:我省10-11月高发,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来源:合肥晚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11-06 09:22:47

  如今正当秋高气爽、秋收农忙的季节,人们户外劳作、游玩机会增多。可是你知道吗?这个季节也是恙虫病的流行季节。近日,安徽省疾控中心提醒,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我省每年10-11月份高发,田间劳作的农民、野外作业人员等人群容易发生感染。

  据介绍,鼠类是恙虫病东方体最重要的储存宿主,一旦恙螨幼虫叮咬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老鼠,幼虫发育后其子代再去叮咬人类,则可导致人类感染发病。人与人之间不传染,目前尚无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导致传播的报道。

  恙虫病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14天。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点为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和皮疹。

  其中,发热体温多在38.5~41℃,最高可达42℃,多有畏寒,偶有寒战。恙螨幼虫叮咬处首先出现粉红色小丘疹,约3~10毫米大小,其后逐渐变为水泡,水泡破裂后中心部位发生坏死,形成褐色或黑色焦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而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恙虫病常见的体征之一,焦痂或溃疡临近的浅表淋巴结肿大较为明显。皮疹则多出现在发病后3~6天,充血性斑丘疹多见,持续3~7日后逐渐消退。皮疹呈暗红色,压之退色。

  哪些人群易患恙虫病?专家表示,田间劳作的农民、野外作业人员、野外训练部队和野外旅游者等受恙螨侵袭机会较多,容易发生感染。此外,人对恙虫病东方体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一般不会出现重复感染。

  如何预防恙虫病?省疾控中心建议,首先,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在草丛、灌木上晾晒衣被;田间劳作或野外作业时应穿着长袖、长裤、长靴、手套等衣物,并在衣物及皮肤裸露部位喷涂含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或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虫剂(如蚊不叮、驱蚊灵等),避免在草丛坐卧;野外作业后,及时拍打衣物,抖落附着的恙螨,防止叮咬。

  此外,恙虫病多发地区可采取投放鼠药、布鼠夹等方式控制鼠密度;经常清除居住地、作业场所及道路两侧的杂草、填平坑洼,以增加日照,降低湿度,减少恙螨的生长繁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恙螨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皮肤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以及皮疹等疑似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唐萌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