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修改决定(草案)》)的说明、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安徽省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条例》报告)。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范围
《修改决定(草案)》注重保护赡养人、扶养人的合法权益。规定赡养人、扶养人照顾患病住院或者失能老年人享受护理假制度;强调用人单位对赡养人、扶养人照顾患病住院或者失能老年人的,应当依法保障护理假。
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提倡个人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是指为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的长期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资金和服务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安庆市为我省唯一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成效显著。
《修改决定(草案)》坚持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注重从顶层设计入手,明确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逐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范围;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探索建立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规范转换机制
此外,围绕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修改决定(草案)》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养老服务设施与医疗卫生设施的布局,鼓励将两者同址或者毗邻设置。
民政、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部门应当支持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养老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应当按照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探索建立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规范转换机制。鼓励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有条件的社区积极发展助餐、助浴、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
根据2023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省人大常委会对《安徽省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今年10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了执法检查组,对淮南、安庆、蚌埠、滁州 4 个市实施《条例》情况进行了检查,其他市均提供了自查报告。
《条例》报告透露,我省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持续发展。在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全省各地积极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2023年上半年,新增家庭养老床位928张,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0437户。
在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方面,我省出台省级地方标准,优化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功能定位,有条件的社区积极发展助餐、助浴、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实施老年助餐“暖民心”工程,目前全省共有老年食堂(助餐点)约8000个,累计服务2200余万人次。
《条例》报告同时指出,《条例》相关条款对新建和已建成住宅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提出了明确要求。检查发现,城市老旧小区人口集中、老龄化程度高,但在养老设施配套、适老化改造方面都面临困境,养老便利化程度亟待提高。
同时,检查发现,我省社区养老服务引入社会化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偏少,专业化水平不足,服务大多停留在家政服务、老年助餐、文体娱乐等方面,高龄、独居、失能老人急需的托养、助浴、上门照护、康复医疗、紧急救援等服务提供不足。
统一全省高龄津贴基础标准
我省医养康养结合稳步推进。通过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医养签约、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居家等多种方式,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医养结合机构528家,医养总床位87162张,纳入医保定点的355家。我省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依托医疗卫生、养老等乡镇社区服务机构,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我省扶持保障力度不断加强。今年以来,省财政统筹下达省以上养老服务相关补助资金 4.96 亿元(其中省级专项安排资金 2.78 亿元,争取中央补助资金 2.19 亿元)。全面建立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和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按照分别不低于 30元/月和 60 元/月发放水平,统一全省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基础标准。
养老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挑战
《条例》报告披露,由于职业认可度和社会认同感低,优质养老护理员“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现象突出。现有的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必备的护理技能等问题。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及相关学科专业人才更加紧缺。2022年,我省本科院校仅安徽医科大学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点14个,每年培养专业人才540余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28所高职院校开设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点41个,每年培养相关专业人才1300余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足。受养老机构社会认可度低、工资待遇低和个人编制、职称等方面的限制,专业人才毕业后到养老机构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对此,《条例》报告建议,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鼓励支持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调整设置老年健康和养老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专业人才供给规模。发挥好社会养老机构作用,在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同时,开展岗位培训,为养老事业输送实用性技能人才。优化养老服务人员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和激励机制,加强政策倾斜和人文关怀,让为老服务成为更有尊严、更有获得感的职业。
此外,《条例》报告披露,部分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条例》相关条款明确规定老年父母等住院的,给予职工护理假,检查发现,一些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落实还不到位。
建议打造一批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
《条例》报告建议,进一步发展嵌入式养老。针对 90%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发展社区养老,更好地为居家养老人员提供服务,满足养老不离家与社区依赖的普遍需求。在健全养老服务网络、打造“15 分钟”养老服务圈上下足功夫,打造一批集医疗、助餐、助浴、短期托养、紧急救助为一体的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以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养老服务站为依托,将专业化服务向家庭延伸,向重度残疾、失能失智、空巢独居等老年群体开展上门服务。支持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病床、上门巡诊、远程诊疗等服务。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