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陈书记在网上帮我们做宣传,还帮我们义卖甘蔗,今年10亩地的甘蔗卖了近10万元。”在今冬寒潮来临前,肥东县陈集镇光华社区村民孙义勇甘蔗丰收却滞销的“心病”终于解决,他心里满是欣喜与感激。
陈峰(右)帮助孙义勇(左)收采、打包甘蔗
孙义勇所说的陈书记是陈集社区书记陈峰,也是肥东县的“网红社区书记”。因妻子肢体残疾,2021年底孙义勇家被纳入低保户,为了早日致富奔小康,他开始种植经济作物甘蔗。今秋甘蔗成熟后,孙义勇面对丰收,却愁起了销路,便联系“网红社区书记”陈峰帮忙在甘蔗地里直播宣传、售卖自家种植的甘蔗,吸引了大量的商贩前去购买甘蔗,直接销量约2万根。
没有回不去的故乡,只有对新农村的向往
出生于1987年的陈峰,是地道的陈集镇人。从部队退役后,他曾在合肥从事婚庆主持人工作。“干婚庆这一行,赶上好日子忙起来特别忙,但平时闲暇时间比较多,我就经常回家乡,看到家乡规划建设的新农村很漂亮,对家乡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陈峰表示,大多数年轻人在城里打工或者创业,常常感叹“回不去的故乡”,而他看到近年来新农村发展蓬勃生机,内心里对故乡却充满了向往。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可没有年轻人乡村怎么能振兴,想到这里我便辞去了合肥的工作,2019年回到社区工作。”2021年社区换届选举,陈峰当选为新的社区书记。
陈峰通过视频号助农“带货”
陈集社区,是肥东县陈集镇镇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刚到社区工作,陈峰坦言自己当上了村官,却一头雾水。
从“门外汉”成了群众的“贴心人”,陈峰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他还发挥自己会主持,擅出镜的特长,注册了“小陈带你看陈集”视频号,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短视频,宣传介绍陈集镇的农特产品、人文历史和农业产业等,搭建起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只要是切实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就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陈峰笑着说。去年年底,他通过抖音直播、商家直销的方式,逐渐火了起来,帮助当地农民售卖香菇、土鸡蛋、挂面等农产品60多万元,成为乡亲们公认的“网红书记”。
产业支撑乡村振兴,薄弱村变经济强村
初冬时节的陈集社区,道路两旁树木林立、一眼望不到边的小楼鳞次栉比。陈集镇的陈东湖波光粼粼,紧靠着东边栽种了两排梧桐树,片片金黄印衬出乡村恬静的秋日美景。
陈集社区圣女果丰收
“步走5分钟就能到这里上班,每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在洪福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连排的标准化温控大棚里,陈集社区竹滩新农村60岁的张志菊正在采摘圣女果,红彤彤的果子映红了她的笑脸。蓝天下,竹滩新农村整齐的淡黄色的“别墅”与产业园连排的淡蓝色的温控大棚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风景独特的现代乡村新画卷。
陈集镇,被誉为岭上明珠。陈集社区,处于江淮分水岭岭脊,十年九旱。自从担任社区书记后,陈峰着力建强党组织、织密党建小网格,招引壮大特色产业,力促乡村全面发展振兴。
结合这个特殊的地貌特征实情,陈峰带领社区两委锚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种植两大抓手持续发力,目前社区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多亩,不仅使得农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还能实现机械化耕种,涌现出27位种粮大户,顺利增产增收。
去年11月16日,社区签约引进了洪福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占地2000亩,分二期建设。一期占地1000亩,已种植了500多亩的碧根果林和近300亩以“千禧”圣女果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包含哈密瓜、小西瓜、草莓等精品蔬果的温控大棚,固定带动周边30人就业,高峰期单日用工量超100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0万元。
2019年,陈峰刚到社区时,村集体经济仅为15万元,属于经济薄弱村。今年该社区的村集体经济将破百万元,一跃成为肥东县经济强村。
“目前,我们正在洽谈一个冷链项目和养殖项目,建成后不仅带动农民就业还要带动返乡农民一起创业致富,打造合禧陈集。”提到社区下一步的发展,陈峰眼里溢满了光。
(通讯员 彭红玲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