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流感、腺病毒、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此前一段时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了不少儿童高烧咳嗽,让家长揪心。11月26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实地探访省城部分医院的儿科门诊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呼吸科、内科门诊和夜间急诊就诊量增加。
接诊多为支原体感染,诊室全天开放
11月26日上午9时许,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急匆匆地赶往位于合肥市望江东路的复旦儿科安徽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记者看到,在急诊2楼呼吸科诊室门口,很多患儿和家属在诊室外有序排队等候。导医台前,工作人员正在不断为患儿家长解答各种就诊挂号、取号等疑问。“前两天一直高烧不退,现在发热症状减轻,孩子好受多了,但还是在咳嗽。”市民袁女士坐在候诊区的椅子上握着女儿的小手,不时抬头看着叫号的大屏幕。
“今年是支原体感染流行,儿童由于免疫力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感染。”呼吸科主任医师杨泽玉告诉记者,今年秋冬季节,儿童呼吸道感染明显增多,就诊量较往年增加不少。就目前接诊的患儿情况来看,最常见的是支原体感染,轻症的支原体感染约1到2周好转,重症的话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不同病原的感染病程不一,普通感冒一般3到5天,流感要5天到1个礼拜左右。据介绍,现在医院呼吸科每个诊室全天接诊量在百人左右。
“最近孩子扎堆生病,看门诊、化验等都要排队,大家相互理解。”家住蜀山区的一对年轻夫妻抱着孩子坐在候诊区的椅子上,手中拿着卡通玩具,不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记者看到,就诊患儿中,还有不少襁褓中的婴儿。
记者了解到,目前医院正举全院之力应对就诊高峰,通过加班、开放诊室等多措施来缓解病人就诊压力。连日来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延长工作时间,夜间最大限度开放更多诊室,保证患儿看病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纾解就诊压力
看完门诊后,很多患儿需要进入输液治疗。记者在荷叶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正在输液室里打点滴的患儿有不少。一位患儿家长告诉记者,这次的呼吸道感染来势汹汹,很多同龄小孩都中招了,“二孩家庭看完一个再看一个,社区医院离家近,等候时间相对较少,更方便自己照顾孩子。”记者注意到,尽管家长带着孩子就诊心情迫切,但队伍基本平稳有序。医生告诉记者,目前门诊患儿比以往多了不少,平均半天接诊量在四五十人左右,晚上输液室会开放到10点钟,最大限度方便患者。
在西园街道汉嘉社区卫生服务站,下午1时左右,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排队就诊。诊室里,医生正在给患儿量体温,询问症状。输液区的位子上坐满了正在输液的患者。“在家吃药不见好转,去医院给医生看过后开了药打点滴,这样孩子也能恢复得快点。”家住附近的宝妈叶女士望着5岁的孩子,一脸心疼。她告诉记者,从家出发到这里就五分钟路程,也减少了孩子路上的折腾。现在孩子症状进入后半段,坚持治疗过几天应该就好了。
多级就诊体系合力,家长勿过分焦虑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目前由于多病流行,不少新手家长应对起来明显“措手不及”。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等症状,是否需要立刻到医院就诊?针对患儿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医生建议,年龄比较小的婴儿,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如出现明显发热,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年龄比较大以及学龄期以上的儿童,如出现高热伴轻微呼吸道症状,而没有其它全身症状,建议家长居家观察,使用一些对症的药物。
孩子出现超高热或持续发热超过三天、频繁咳嗽影响正常生活、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出现嗜睡、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频繁呕吐、皮疹、头痛或抽搐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病毒感染一般都有3到5天的病程,治疗过程中家长不需要过度焦虑,不要短时间内反复就诊,以免造成交叉感染,不利于患儿病情康复。
此外,由于目前大医院就诊量大、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医生指出,症状较轻的患儿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儿科等问诊。在儿童专科医院就诊明确诊疗方案以后,也可以通过医联体转诊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或居家治疗。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文 王士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