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因铜而生,以铜得名。在这座有着3500年铜文化历史的资源型城市,铜产业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铜陵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走向高端,集中力量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围绕“中国铜艺之都”城市IP,探索打造犁桥水镇等网红打卡点,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犁桥水镇让人看见了铜陵的美,并随之纷沓而来。自今年4月底正式开园后,犁桥水镇就因流光溢彩的夜景频频出圈,甚至被誉为铜陵版“大唐不夜城”。
铜陵犁桥位于该市义安区西联镇中部,是典型的江南圩区水乡,有着“梦里水乡、铜陵西塘”的美誉。根据史料记载,犁桥是由明代本地贡生查凤翔等牵头建造,由于水路交通的便利,犁桥在历史上便是商业兴盛的水乡集镇,各行各业、各地商会云集在此。作为铜陵市 “十四五”发展规划文旅重点项目,犁桥水镇文旅项目按照徽州明代园林形式总体布局,完整的保留展示了徽州原木文化的风貌和格局,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研学和劳动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闲旅游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9.6亿元,总建筑面积43700平方米,主要依托村里原有的明塘、水系等,通过人工开挖与巧妙规划,形成了有方塘、小河、水巷的水景观系统。再通过移建明、清时期的110余栋古建筑以及临水错落分布的亭台楼榭,布局了休闲体验、古镇观光、文化创意、研学教育、影视基地五大板块,同时引入了铜匠工艺、蜡染艺术、当铺、汉服等等非遗商户,集中展示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田园文化、农耕文化及独特的犁桥水文化。
顺着青石板路走进犁桥水镇,仿佛瞬间穿越到几百年前的明清街巷,既可以看到翘角飞檐、粉墙黛瓦的徽派古民居,也可以欣赏带有客家风味的福建土楼式圆形建筑;既可以在曲径通幽的古巷过道里行走穿梭,也可以登上石拱桥、塔楼远眺水镇美景……而当夜幕降临时,犁桥水镇沿街的商家店铺纷纷亮起灯,沿着曲折水系布设的夜景灯带也开始装扮水镇的夜色,水面上倒影着五彩缤纷的灯光,如梦如幻,令人陶醉。
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犁桥水镇还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演艺节目,将水镇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通过引入多个精彩非遗文化演出,为游客展现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水上竹筏舞、舞龙表演、民族舞、高杆船技、花船表演、独竹漂、县衙审案、打更巡街、传统猴戏……“通过精彩的舞台表演和生动的影像呈现,游客们可以深入地了解犁桥水镇的过去和现在。”据犁桥水镇景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门迎客至今,犁桥水镇在不到200天的时间里已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其中,本省游客为第一客群市场,长三角地区为第二客群市场,此外还有不少来自北京、广州、西安、成都、云南、贵州、青海等地的游客。
随着犁桥水镇人气攀升,其所在的犁桥村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村民们不但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收入也相当可观。据不完全统计,犁桥村及周边拥有农家乐餐饮店20多家,经营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经营部30余家,特色水产品经营户有十几家,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超400人。该村近年来先后揽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块金字招牌。
除了犁桥村,铜陵市近年还在大力挖掘乡村文化遗产,深入推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围绕枞阳县横埠镇横山村、铜官区西湖镇农林村、义安区天门镇江村、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等创建精品主题村,已创成省级“精品主题村”3个、“特色美食村”3个、“后备箱基地”3个。同时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推进向阳花开、在陆花园、徽茗园民宿、山水农庄、国泰民宿等一批乡村民宿提升。为了做活假日旅游经济,促进旅游消费,该市还积极引导重点景区推出门票减免、产品打折等惠民举措,相继开展百车自驾游铜陵、枞阳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义安区风景廊道徒步大会以及凤丹节、风筝节、桃花节、龙舟赛等38场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