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寒潮驱暴雪冻雨来袭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12-15 09:22:16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12月13日开始,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雨雪和寒潮天气正式拉开帷幕,中央气象台在时隔十年之后再次发布冰冻预警信号。12月14日上午9时,安徽发布寒潮黄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我省将出现寒潮天气,全省平均气温将下降10~12℃,并伴有7级左右阵风。受此影响,14~15日,我省淮北地区将出现中到大雪,局部暴雪,大别山地区和皖南山区将出现小到中雪,预计14日夜里至15日,阜阳、亳州、六安和安庆等地市将落冻雨。

冻雨的由来

传说中的“天上是雨,落地成冰”,说的就是冻雨, 俗称“地穿甲”,也被称为“凝冻”或“凌冻”。冻雨的诞生往往伴随着强冷空气或寒潮,是冷暖空气交锋的产物之一。然而冻雨的形成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会随着海拔变化而变化,且变身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需要强冷空气使得地面温度降至0℃以下;其次,还要有暖湿气流配合形成降水;更为重要的是,大气中必须存在一种特殊的三层结构,就像一块“夹心糖”一样,上下冷、中间暖。

当在海拔较高的高空冷层时,此时周围气温非常低,它被“速冻”并以雪花或冰晶的状态存在;随后下落进入暖层,暖层受暖湿气流的控制,温度达到冰点以上;当它穿过冷层继续向下降落,快到达近地面时,由于近地面温度在冰点以下,又再次被迅速冷却成过冷水滴,遇到冰冷的物体表面,会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壳。这就是冻雨变身的过程。

冻雨的危害

人们常常把冻雨和雨凇、雾凇混淆。据了解,其实冻雨和雨凇是同类,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降雨和天气现象,而雨凇是冻雨的副产物,是一种灾害或景观,也就是人们常常看到的冰晶树挂。虽然冻雨外表看起来美,但暗藏危险,是气象界里的一种破坏力较强的灾害天气,对交通出行、农业生产、电力通讯等方面的影响都较大,危险指数五颗星。

数据显示,2008年1月春运期间,冻雨“光临”湖南、贵州、安徽、江西等19个省区市,造成多条高速路交通堵塞,上万车辆滞留。除了影响公路。当它出现在机场,航道结冰航班将无法正常起降,航空运输还常常因为引擎结冰而受到影响,威胁飞机飞行安全。

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计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陕西、湖北、安徽、河南、山东、贵州、湖南等地部分地区本周或陆续遭遇冻雨袭击。

气温普降超10℃

安徽省气象部门紧急发布灾害防御提示,12月14~16日,淮北地区、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由雨转雪,并伴有强降温和大风天气。其中15日淮北部分地区有小雪,本省山区有雨夹雪或雪;16日江南局部有小雪;18日沿江江南还有一次弱雨雪过程。14日~16日,受寒潮天气影响,全省平均气温普遍降幅10~14℃,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降幅12~15℃,局部可达17℃,同时全省伴有7级左右偏北大风。冷空气过后,17日早晨最低气温:淮北地区-9~-7℃,江淮之间-7~-5℃,沿江江南-6~-4℃。

据合肥市气象台预报,受强冷空气影响,合肥将有降雨、强降温和大风天气。15~16日,合肥平均气温将下降12~14℃,并伴有7级左右偏北大风,17日最低气温降至-7℃。气象专家提醒,寒潮影响前后,气温骤升剧降,公众应做好防寒保暖以及冻雨应对准备工作。此外,此次寒潮过程带来的强降温和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将造成能源需求量明显增加,有关部门需加强水、电、气供应调度,做好能源保供工作。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