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下午,随着调水指令下达,引江济淮工程枞阳泵站启动3台大型水泵,将长江水源源不断引入河道,一路向北输往淮河流域,这标志着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开启试调水。按计划,本次试调水将持续6天,线路全长约364公里,约3000万立方米长江水将自南向北共经6级泵站逐级“托举”、运输至淮河以北的茨淮新河。
长江水“连跳6级”北上茨淮新河
引江济淮集供水、航运、生态三大功能于一身,是我国最具综合性的重大调水工程,调水的覆盖面积是7.06万平方公里,供水人口达到5100多万人,灌溉补水面积达到1800多万亩。
“对安徽来说,必须将引江济淮工程水资源调度落地落实。”省水利厅厅长王荣喜介绍,工程贯通菜子湖、巢湖、瓦埠湖三大湖泊和沿淮淮北平原骨干水系,盘活新老水源,激活新老水系,是改变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的“牛鼻子”工程;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长江过境水,能有效应对特大干旱(如1978淮河断流),是改写江淮大地缺水历史、守住用水安全底线的战略性工程,是我省的“南水北调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已于2022年底实现试通水试通航。“自今年10月份部署启动引江济淮工程试调水以来,经过各单位密切协作、共同发力,各项试调水工作已准备就绪。”王荣喜说,开展试调水是检验引江济淮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建立完善引江济淮工程调度机制的积极探索。当天召开试调水实施工作动员会,就是宣布试调水工作由准备阶段正式进入实战阶段。
据了解,按照《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2023年度试调水实施方案》,省引江济淮集团已完成各新建梯级泵站启动验收,对12月7日至10日相关断面水质进行了检测,水质分别为Ⅱ类、Ⅲ类,符合调水水质要求。因此,在满足试调水条件下,首次启动了试调水。
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共分三段,引江济巢段、江淮沟通段、江水北送段。因凤凰颈泵站尚未建成,此次试调水引江济巢段利用菜子湖输水线路实施,目前相关河渠工程均已通水。
具体试调水线路为,利用枞阳引江枢纽,一级提水经由长河、菜子湖、孔城河、柯坦河过菜巢分水岭后,经罗埠河、白石天河,并在白石天河口接小合分线至派河口泵站枢纽;派河口泵站枢纽二级提水,沿派河经蜀山泵站枢纽三级提水,过江淮分水岭至瓦埠湖,经东淝河闸枢纽入淮河;淮河北岸西淝河站四级提水,沿西淝河阚疃南站五级、西淝河北站六级至茨淮新河。
引江济淮工程接受“第一大考”
这次试调水和之前的试通水试通航有什么不同?“此次试调水,既是引江济淮工程接受的‘第一大考’,也是我们下阶段开展常态化调度的一次预演。”王荣喜说,在保障安全平稳运行和输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实施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全线试调水,检验泵站、输水渠道、调蓄湖泊、控制闸等新老工程联合运用的协调性,实现向沿线生活、生产、航运、生态供水,为后期开展常态化水资源调度奠定基础。
王荣喜介绍,引江济淮工程调度是一项系统工作,不仅涉及输水干线上各梯级工程的调度,还涉及输水通道沿线上各控制工程的配合调度。除此之外,引江济淮部分工程利用原有工程,还必须充分考虑原有工程的功能,如菜子湖是重要的冬候鸟栖息地,要考虑冬候鸟期菜子湖水位控制。工程的重要功能就是给生活提供水源,菜子湖、瓦埠湖现状都建有水厂取水口,都对调水水质有明确要求等等。“因此,协调处理好这些因素,是做好调度工作的基础。”
综合考虑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沿线河湖水位、调蓄空间等情况,此次试调水量3000万立方米。根据方案,枞阳节制闸向长江泄水,枞阳泵站抽江水量1500万立方米(枞阳泵站上);入派河水量2500万立方米(派河泵站上);入瓦埠湖水量2300万立方米(蜀山泵站上);出淮河水量1680万立方米(西淝河站上);入茨淮新河水量800万立方米(西淝河北站上)。
“开展试调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方法手段。”王荣喜表示,将认真总结复盘,为后续常态化调水提供有益参考,保障一河清水永续北送。
据了解,我省2024年度水资源调度相关前期工作已经启动。我省各地将抓紧梳理用水需求,及时申请调水,保障用水安全。
通过试调水,我省将深入调查分析,科学开展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评估。省水利厅要求同步做好后续工程实施及审计整改有关工作,加快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推进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引江济淮治污工程等配套工程建设。
据了解,安徽计划于今年底前,完成皖北13个县(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15个县(市、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让更多皖北地区群众饮上优质地表水。(实习生 潘美玉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