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艺术的“魔杖”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张晨 分享到 2023-12-20 10:09:34

月亮湾,从它叫大康村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梦想着连通山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12月10日,行走在月亮湾村依山开凿的古栈道上,耳畔汀溪潺潺,对岸皖南川藏线车流不息,令人心生感慨。“这条古栈道,还有这条河,都是先人通向外界的桥梁,代表着一种期待和向往。”月亮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梦强说。

艺术犹如魔杖,改变了一个乡村的走向。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一部由安徽人创作、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月亮湾的笑声》来此取景,创作者们用一个老农民冒富三落三起的喜剧故事,讲述了一个激情年代的乡村传奇。

此后“月亮湾”名声大噪。而此前,著名影片《渡江侦察记》《闪闪的红星》都曾在此取景,只是知者寥寥。

有了影视剧的加持,伴随旅游业的兴起,月亮湾人在汀溪河做起了竹筏漂流的生意,由此与外界产生联系。

进入21世纪,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月亮湾人外出求学、就业、创业,带回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村里的砂石路,一变为水泥路,再变为沥青路,最终成为美丽公路,奠定了网红“天路”——皖南川藏线的基础。

从古栈道,到水路,到“天路”,月亮湾迎来一个“大江大河”的新时代。

2018年,在月亮湾从事民宿的阚飒飒接待了一批客人,他们是拍摄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创作人员。曾经在上海创业并返乡开办民宿的阚飒飒,见怪不怪,作为网红,她的酒店在旺季天天爆满。

像阚飒飒这样从北上广深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月亮湾有上百位。

新时代,新乡村,新打法。在蔡村镇人大主席周德明眼里,月亮湾从传统的河湾地变成了连通江河的中转地。“不久前,我们对接相关影视创作机构,准备推出继《月亮湾的笑声》《月亮湾的风波》之后的第三部影视剧《月亮湾的歌声》(暂定名),剧本已经有了初步轮廓。”周德明说。

从“笑声”到“歌声”,从“月亮湾”到“大江大河”,这里的精彩故事仍在继续……

(本报记者 张敬波)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