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城市记忆仍在的汪先生,6次打卡园博园;每次逛完都要带回百张照片的吴老……有“园”千里来相会,“城中园博”坚持百姓优先,让“原住民”在这里找回忆,“新游客”在这里留记忆。
截至12月17日,园博园已累计入园人数615.5万人,人气是最好的证明。
选址城市中心 为游客打卡“添便利”
“城中园博”,顾名思义定是在其选址上具有独特性。
合肥园博园选址于骆岗公园东南地块停用的骆岗机场,作为昔日繁忙的空港门户,这里交通便捷,高速公路网连接各地,城市主次干道四通八达,高铁、地铁、公交无缝对接,可最大程度满足市民游园赏园的出行需求。
“合肥在城市中心建百姓园博,纵览历届园博会,这是首次,也是办会的最大优势。”合肥园博办规划设计部部长赵晓利说,此外,园区没有围墙、不设门票也为园区人气高涨添了一个加分项。
早在开园前,“城中园博”作为很多人的家门口,邻里们就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园区“建设”,摄影师汪昊志便是其中一位。历时1年多,按下近300次快门,他记录了骆岗公园建设从如火如荼到容貌初现的珍贵画面。
“从我住的地方推开窗就能看到骆岗公园,2021年11月,我开始将相机支在窗前,拍下骆岗公园每天的变化。”汪昊志说。在他的照片里,走过四季的骆岗公园变得越来越美。
开园后,慕名来到园博园的“原住民”石先生,看着由老机场建成的新园博也不禁感叹:“这里之前就是我家门口,这里有太多我们这代人儿时的回忆,事实上,它也是合肥这座城市的记忆。如今这里建设成公园,仍然保留航站楼、飞机跑道等机场元素,让我们有去处找童年。”
工作日园区吸引力不减
退休老教师为热度贡献“脚力”
10月9日,是“世界邮政日”,虽是工作日,园博园的吸引力却不减,邮政日活动刚一开始就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参与。
“园博园地方好找,交通便利,地铁可以直达。我一直等着错开国庆节高峰带着孩子来玩玩,没想到今天人也不少。”游客张女士说,正好碰到邮政日活动就带着孩子参与一下。
据张女士介绍,她家小孩从出生到现在是第一次见到邮政元素,如果不是园博园这次活动,小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见到这些有年代感的物件,而园博园也正好是这么一个可以看到老机场前世今生的地方。她希望女儿在未来感慨日新月异繁华的同时,也有机会见见老街旧巷的美好。
开园后,这座游客用“脚”投票出的必打卡园区之一,在安徽大学退休教授吴昌合的朋友圈里被一遍又一遍的记录,显而易见,吴老也为这片离市中心近、交通便利的园区热度,贡献了不少“脚力”。
11月以来的两周,吴昌合连发20多条朋友圈,记录他和老伴漫游园博园的幸福时刻。
十多年前,吴昌合离开讲台后,便爱上了摄影。合肥园博会的开幕,让他在昔日的老机场找到了新灵感。已六次打卡园博园的他,每次都要带回几百张照片。
园内到处标注的“最佳摄影点”,更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便利。这些摄影点每天引导无数摄影爱好者、普通游客成功出片。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网络平台,成了合肥园博园的“秀场”。
一座园与一个人一样,会在岁月的洗礼下不断成长。人与园的故事仍在继续,今年春天,园博园内百亩梅林香清寒艳,千株月季姹紫嫣红。
城市空间运营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预测,明年春天,合肥园博园将迎来新的高潮。(记者 庄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