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安徽海外形象?如何抢抓国际机遇带动更多“皖美农品”走向世界?如何以供应链为抓手打造汽车配套产业新高地?1月22日,在安徽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后,安徽省两会首场“直通两会”正式开启,3位安徽省政协委员走上通道与记者面对面交流,回应民生关切,畅谈履职心声。
省政协委员王姝文:建议以海外华文教育为抓手传播安徽优秀地域文化
“今年的报告就像是一副水墨画卷,宏伟而又质朴,既是对曾经工作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部署和决心。”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姝文在“直通两会”委员通道中表示,今年是她作为省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七年,但是每次翻看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依然还是非常激动和感动,她有幸能够成为省政协委员的一员,希望可以更好履职,在这副水墨画卷上添上自己的一抹颜色。
王姝文表示,她特别注意到了报告中提出要在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上发出安徽声音,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故事。作为一名留学回国的高校教师,王姝文一直都非常关心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工作,所以她今年带来地提案就是建议以海外华文教育为抓手传播安徽地域文化的建议。
“海外华文教育是传承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是海外华裔学习民族语言文化、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和认同的重要途径。”王姝文认为,安徽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外华文教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有效方式的今天,基于海外华文教育功能,不仅可以展现安徽的历史文化、风光风貌、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增强海外华裔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更对提升安徽海外形象、打造文化强省、推动安徽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王姝文建议,在厘清我省海外华文师资队伍的同时,还应当把海外华文教师组织起来,特别是增加安徽籍海外留学生的力量,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通过网络云游或者实地考察,增强他们的安徽地域文化知识。同时,要发挥省内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平台的作用,加入安徽地域文化系列培训内容,整体提高省内教师的安徽地域文化素养。
“教学资料的编写应注重安徽地域文化的吸引力编写要具有时代特色,不仅有历史故事和场景,还应包括安徽文化在近现代和当代的发展。”王姝文建议,教学资料的编写可以介绍安徽各地民俗、历史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以及安徽特色地方戏剧、民间歌谣和享誉中外的书画、传统工艺。同时,包括风景名胜诸如黟县古城古民居、黄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
此外,王姝文建议,在安徽文化海外传播中,通过安徽省侨联或海外安徽籍留学生,联系海外华人协会,通过华文协会对当地华文教育项目进行教学援助, 在中国以及外国的节假日文艺活动中增加安徽元素。同时,还可以组织具有安徽文化特色冠名的汉语比赛,获胜者可以获得来安徽旅游或者留学安徽的机会,增加安徽在海外华文教育界的知名度。
省政协委员王昶:让祁门红茶带动更多“皖美农品”走向世界
“今年的报告中提到了农业,尤其还特别提及了茶产业的发展,我作为国家级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感触颇深。”省政协委员、安徽工匠、非遗传承人、天之红茶业董事长王昶建议,要打造安徽省祁门县中国红茶出口基地,抢抓国际市场机遇,发挥夏秋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带动更多“皖美农品”走向世界。
祁门县,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2021年正式加入万里茶道申遗城市联盟,2008年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2022年,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祁门红茶作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首,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一款红茶,也是徽茶产业中唯一一款享誉世界的中国红茶。
近年来,通过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已建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祁门红茶生产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同时成功入选国家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示范典型案例。“天之红”等多个祁门红茶品牌入选“皖美农品”。祁门红茶品质卓越,应蓄势而发,为此,王昶建议打造安徽省祁门县中国红茶出口基地,抢抓国际市场机遇,发挥夏秋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带动更多“皖美农品”走向世界。
“加大非遗文化保护,讲好祁红故事。”王昶建议中国红茶出口基地内,应配套相关祁红文化展示厅或博物馆等展示空间,以“万里茶道”作为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文化历史,用更多新的形式、新的方式、新的内容,对祁门红茶区域品牌进行整体展示和宣传,带动引导全民参与全社会关注,讲好中国故事和“万里茶道”申遗故事、传播中华优秀茶文化。此外,加大科技支撑,扩大有机茶园规模,科技赋能,打造真正最具实力的中国红茶出口基地。
“以中国红茶出口基地为媒介,开展丰富的国际文化、旅游、茶事等活动,在文化体验活动中,不仅可以互相分享各国经验和独到见解,探讨合作交流发展,同时带来更多的国际关注和机遇。”同时,王昶建议,通过充分发挥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自身职能和平台优势,对接国际质量标准,巩固优势农产品出口渠道,强化合作,着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及品牌,打通流通堵点,带动更多“皖美农品”走出国门。
省政协委员卢立新:以供应链为抓手打造汽车配套产业的新高地
作为一名企业家,省总商会副会长、芜湖市工商联副主席、芜湖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安徽共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立新一直深耕物流供应链和数字经济。去年省两会上,他曾以《发挥“公铁水空数”综合优势 打造国际级物流枢纽》为题作了大会发言。
回顾过去一年的履职历程,卢立新表示看到了变化,更看到了前景。 “安徽省各个地市都把物流,作为一个打造营商环境的重要的抓手,我省物流成本的降低以及供应链的稳定畅通等优势得到了日益凸显,为‘美好安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卢立新表示,他很高兴看到近年来,安徽省全面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枢纽加快建设,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与之俱来的是提质增效降本成果显著,物流业对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今年两会,卢立新依旧围绕物流供应链数字领域建言献策。他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加强安徽细分行业的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的课题;二是围绕我省“首位产业”,怎样以供应链为抓手,打造汽车配套产业的新高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产业是我省首位产业,在加大制造优势的同时,还需要加强配套的生产性服务发展,进一步的延链强链,支持加快智能网联车运营平台投资建设。”卢立新说,“希望今年两会的委员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提供更多的意见建议,展现新作为和新风采。”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文 杨雪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