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苏文芳带来了《关于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她建议把特殊教育纳入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按照要求,到2025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到97%以上,特教学校要向两头延伸,举办特殊教育幼儿园和职业高中部。但从目前来看,有些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因老校址占地面积太小受限、师资配备不足等问题,还没有达到1:3或1:4的师生比(国家标准),无法满足学生的就学需求。”苏文芳在调研中发现,我省特殊教育学位不足、学段缺失,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就学需求。
与此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人数受限,其资金仅能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很难完成各种教育教学任务,也无法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比如,送教上门工作,无法保障教师经费;一些特殊学校的老教师不是特师毕业,专业水平亟待提升,急需加强培训,才能变成专家型老师,胜任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指导任务。”据苏文芳介绍,有些地市虽然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但运行机制没有形成,一直未能发挥作用。
为此,她建议将特殊教育纳入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先保障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把市级特校真正建成适合于残疾人九年一贯、学前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就业、实习的一体化高标准校区。“按‘政府主导、特教特办’的原则,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成立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教育工作的研究,对需要扩建的市级特校新校区的进行规划、建设。按标准配备特殊教育教师,发展职业高中教育,进一步加大专业教师招聘力度,采取多种方式补充师资力量,以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另外,特殊教育是专业性很高的教育,对不同障碍的干预需要专门持续的训练和反复练习,及时了解相关进展,苏文芳建议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技术支持力度,“政府可协调医卫系统、高校的专家深入基层,为特殊教育提供常态化、定点的技术支持。”
教师队伍是办好特殊教育的关键,也是实现特殊教育强国的战略人才。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更为重要,需要应对更加多样化和复杂的教育教学需求。“因此,除了要加大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还要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待遇保障。”苏文芳告诉记者,特教津贴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在编工作人员的一种鼓励性补助,自1956年开始设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15%的配发标准(以评定的等级工资为基础,另外加发15%)已经基本失去了鼓励性质。“建议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保障。比如,提高特殊津贴标准至25%,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在评优评先方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