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安置房工地挖掘机挥舞“臂膀”加油干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4-01-26 07:36:56

新的一年开启,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卫岗社区上卫居民组组长贾俊每次经过徽州大道与望江东路交口时,都会特意到旁边的天桥上转一转,看看路口东南角大昌地块安置房建设项目工地的新进展,期盼着这里早日完工。在这里,他住了40多年。如今,原来的“城中村”已被拆除,一个新家园正在加速建设中。

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上卫居民组所在的卫岗社区地势较高,是个岗头,解放前无人居住,后因卫姓居民到此安家,取名卫岗,卫岗及上卫、下卫也因此得名。“1978年左右,为保障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建设,原上卫村搬迁至后来一路之隔的上卫居民组的位置。”贾俊告诉记者,那时候盖的是两层小楼,一排排的红砖黑瓦。随着时光的流逝,房屋逐渐破旧,最终形成了这片“城中村”,成为城市建设的洼地。

2022年,合肥市以包河区卫岗王卫片区为试点,探索出“肥瘦搭配”模式的城市更新经验,被住建部向全国推广。2023年,上卫居民组所在的大昌地块安置房项目开工,成为卫岗王卫片区首个开工的拆除重建类项目。

走进大昌地块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吊机、挖掘机挥舞着“臂膀”加油干,戴着防护面罩的电焊师傅面前“嗞嗞”地闪着白光。

今年33岁的崔飞亚,是大昌地块项目的生产经理,为保障项目建设,从项目开工到现在,每天连轴转,几乎没有回过宿州老家。

“大昌地块占地约45.05亩,包含六栋住宅楼、一栋办公楼、一所幼托及相关配套用房。目前,项目正处于土方外运和基坑支护阶段。”冬季雨水少,是施工黄金期。“目前我们全员在岗,年前将加快桩基施工,为年后主楼地下室施工打下基础。”

记者在现场看到,与大昌地块一路之隔,合肥首个“TOD+城市更新”项目徽州大道TOD项目正热火朝天建设中。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俗称“地铁上盖建筑”,即以地铁站为中心,在几百米的半径内建设购物、办公等混合功能区。未来,地铁6号线、8号线将在这里交汇,建成后将成为“站城一体化”的城市新标杆。

一旁,有着近70年历史的青年路正加快改造,除了道路主体,两侧空间景观以及沿线外立面也将进行提升,重塑青年路沿线风貌,成为合肥又一条精品市政道路。

上卫居民家门口,曾经“红极一时”的合肥城南影剧院也将唤醒城市记忆,迎来新的文化业态布局……隆冬时节,卫岗王卫片区呈现出一片“热气腾腾”的发展图景。“以后环境会越来越好,大家从城中村搬进新小区,出门就是商场和地铁站,旁边就是小学幼儿园……”贾俊对这里更加幸福和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据悉,目前,合肥市包河区卫岗王卫片区大昌地块安置房项目、徽州大道与殷汇路交口地块项目、徽州大道TOD项目、青年路改造项目等多个项目正加速建设。

(通讯员 叶玉庭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