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省粮食实现增产丰收,在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的形势下,稳住粮食基本盘显得尤为重要。”1月25日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总统计师童晓莉介绍,安徽今年粮食生产主要呈现两方面特点,一是播种面积已经连续四年增,二是粮食单产继续提升。
过去这一年,安徽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粮食生产稳中有进,呈现“总产增、面积增、单产增”的良好局面。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800亿斤以上。江淮大熟,不仅是安徽的“压舱石”,更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重要力量。
2023年,在中央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总体规划下,安徽聚焦“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目标,强化“藏粮于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此基础上,安徽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亩均财政投入标准,进一步激发了农田建设积极性。稳定种粮补贴、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加大示范力度等一系列举措,也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再破1亿亩,比上年增加30.3万亩,增长0.28%,连续四年增加。其中,夏粮面积4294.9万亩,增长0.47%;秋粮面积6450万亩,增长0.16%。
2023年,全省粮食亩产377.3公斤,比上年增加3.57公斤,增长0.96%。其中,夏粮亩产405.3公斤,增长0.6%;秋粮亩产357.9公斤,增长1.23%。单产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良种”的运用。全省各地开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作物良种攻关,不断推广优质、高产、多抗品种的使用,产量提升效果明显。二是“良法”的推广。近年来安徽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分类制定发布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科学施肥建议等技术方案,全年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到位,“精耕细作”改革效果明显。三是2023年安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春播与夏种期间,全省土壤墒情普遍适宜,播种质量较高,一播全苗、壮苗;入汛后,没有发生大范围洪涝、干旱灾害,整体苗情长势好于上年,利于单产提升。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