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协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这是一个大命题,也是一篇大文章。”安徽省政协委员陈刚表示,多年来,安徽省及相关部门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他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面对新的要求,探求保护和利用适宜的路径和方法,需要各方面积极研究与实践。
对此,陈刚建议,要处理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强化系统观念,以“大保护”视角,从历史文化、空间环境、工程技术、艺术创意等多维度整体推进,特别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数据库。
“当下正在有序推进的‘千万工程’和美乡村建设,涉及到不少传统村落,应结合产业融合、业态整合、文化提升、人居改善、旅游发展、村民参与等方面协调发展。”对此,陈刚提倡“渐进性”更新模式,防止乡村更新提升过程中的“大开发”、“商业化”。
陈刚表示,安徽省文化底蕴深厚,皖南、皖中、皖北都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质和风貌,要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禀赋、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挖掘多元价值,突出原真性和特色性,塑造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境”,避免“千村一貌”倾向。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文 杨雪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