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不少市民对前些年省城部分道路底下的“隐形坑洞”仍心有余悸。为了把这些藏在道路下“看不见”的大坑洞揪出来,合肥市市政部门动用了各种探地雷达,给道路做“CT检查”。而在今年,合肥市瑶海区园林绿管中心市政所还首次使用了地震仪,甚至可以揪出藏在道路底下深15米的“隐形坑洞”。
市政人员正在用地震仪探测地下空洞
今年汛期将至,“这也是一年中雨水最为集中的时段,急剧增加的雨水会对道路,尤其是存在隐患的路段具有显著的侵蚀作用,甚至会对雨水管网造成巨大的运行压力。”据瑶海区园林绿管中心市政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渗漏的管道会加速水土流失,导致道路下方出现空洞,直接影响到地面结构的稳定性。为此,合肥市每年都会启动市政道路空洞检测工作,通过探地雷达等科学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道路空洞等隐患,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市政人员正在用地震仪探测地下空洞
“和往年一样,我们使用车载三维雷达、全地形三维雷达等不同型号的探地雷达,对临泉路、长江东路等25条道路进行了一般探测。”该负责人介绍,通过这些设备全面细致的检测,可以精准找出道路底下5米的空洞等隐患,再对这些病害位置及范围进行确定,评定风险等级,然后进行修复。那么,如果道路底下超过5米的地方出现空洞等隐患要如何检测呢?
“这就需要地震仪大显身手了。”据该负责人介绍,地震仪可以通过震动波型等对道路底下5米~15米的区域进行检测,然后将采集的数据放在专业软件上解译分析。当查找出雷达图谱上的异常点位,再对问题区域进行复测,通过钻探等手段进一步验证地下病害情况,并对地下空洞等隐患进行影像记录,制定合适修复方案。目前,瑶海区园林绿管中心市政所已借助地震仪对凤台路、广德路、小板桥河右岸、大众路4条道路地下深部的不良地质体进行深度探测。
市政人员用机器对地下空洞进行注浆修复
据统计,本次检测已在长江东大街、临泉路、胜利路等25条道路495公里车道发现空洞、脱空、疏松等道路隐患141处。其中,最大的一处道路空洞面积达9平方米,深近1米。“市政部门正根据病害危害程度,采取注浆等措施对道路隐患分批次进行修复处理。”合肥市市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继续加强对道路的巡查和检测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隐患。“对于已修复的病害路段,也将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确保其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除了开展道路雷达探测,合肥市市政部门近期还对道路、桥梁、路灯等市政设施进行了集中养护。主要包括排查整治市管道路人行道缺失、护栏缺损、高架桥高空坠物、照明暗区等安全隐患;对沥青路面(坑槽、裂缝、车辙等病害)和人行道(不平整、松动、破损等病害)进行集中养护;对路灯灯具、电缆线路、元器件、固定装置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通讯员 苏敏 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