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安徽站)活动在中国科大附一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启动,今年的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最新数据显示,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率(粗率)为282.87/10万,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合肥市发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结直肠癌,占全部肿瘤发病率的57%,发病及死亡首位的恶性肿瘤均为肺癌。
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及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482.47万例,死亡257.42万例,恶性肿瘤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近年来,我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在不断攀升”。安徽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卫东介绍,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新发病例数96759例(男性54713例,女性42046例),死亡病例数57193例(男性37496例,女性19697例)。
据统计,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率(粗率)为282.87/10万(男性313.24/10万,女性251.19/10万),而我国的肿瘤发病率为183.85/10万,世界的这一数据为178.94/10万。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死亡率(粗率)为167.20/10万(男性214.67/10万,女性117.67/10万),全国的肿瘤死亡率为98.41/10万,世界的肿瘤死亡率为97.15/10万。李卫东表示:“我省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据介绍,安徽省所在的中部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低于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专家建议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记者从合肥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据该市启动的全人群的肿瘤报告统计,结果显示合肥市发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结直肠癌,占全部肿瘤发病病例的57%,死亡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70%。
“我市分别于2014年2019年启动了城市和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了临床筛查约20万人次。”合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贾皓旻表示,通过早期筛查与诊断,绝大多数病例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大力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长期被动吸烟、油烟接触、慢阻肺、有肺癌家族史,以及职业性致癌物质的暴露,如石棉等接触史等。”中国科大附一院副院长、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院长袁双虎建议,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饮酒,作息规律,饮食均衡,保持空气清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得已,但尽量调整可以改变的方式。”
袁双虎提醒,每一个特定的癌种都有相对特异的高危人群,癌症并不遗传,但是有家族聚集的倾向,这可能与它的基因遗传及共同生活环境有关。
(崔媛媛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