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看上海,小飞机看芜湖。”近年来,芜湖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基本做到“不出园区便能生产一架国产通航飞机”。
4月17日,记者跟随“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采访团走进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一架架通用飞机整齐排列。“我们公司每个月下线4架飞机,全年约生产50架,目前已累计交付飞机100余架。”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雨宁介绍,2013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和芜湖市政府共同投资组建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成立10年来,累计交付飞机100余架,其中2018年至2023年公司连续六年通用飞机交付量位居国内第一,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从事无人机和通用飞机设计、制造、维修、运营、培训五位一体的产业链。
2023年10月,国产CA42通用飞机在芜湖进行首次试飞。“以前这款机型所搭载的发动机全部依赖进口,而如今,我们实现了国产型号通航飞机、国产民用航空活塞发动机的‘双国产’。” 洪雨宁指着车间内国产CA42通用飞机骄傲地告诉记者,国产CA42通用飞机主要用于国内民航飞行员的培训等,它的续航时间较长,加满油可以飞2300多公里。
近年来,电科飞机一直聚焦自主创新,在航空器研发、生产制造、飞行试验、适航取证、维修保障以及航空应急装备研制等领域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据介绍,这些拥有自主国产核心零部件的通用飞机不仅能应用于航空培训、短途运输等常规作业,还可以应用于应急救援、森林防火、海事巡逻等场景,为芜湖市、安徽省以及长三角作出贡献。
芜湖是国内最早发展低空经济的城市之一,目前已集聚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2023年,芜湖市低空产业产值已达400亿元,计划到2025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300家,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低空经济更多应用场景的开放,芜湖也正打造航空产业新城,各种利好政策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好的条件。”展望未来,洪雨宁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他们将借助国家发展低空经济的势头,根据低空经济的需要,研发不同应用场景的多功能飞机,以满足低空经济市场需求,助力低空经济持续繁荣。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