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风采】安徽省劳动模范杨庆:电气设备的“妙手神医”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4-04-22 14:00:58

“杨师傅来了!”在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们一提起杨庆,心中对他是既敬畏,更敬佩。敬畏的是,他对电气设备有着一双“火眼金睛”,看出毛病来就会要求返工。敬佩的是,杨庆是工匠大师,只要他出手,必属精品。无论是在漆黑的井筒中,还是高高的井架上,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韧劲,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练就了一手现场排查故障精、准、快的绝技绝活。

从电气检修“小白”到“技术骨干”

自幼在煤矿长大的杨庆,依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居民区只要一停电,大伙总是用焦急的眼神望向矿区,祈祷着矿井千万不要停电,期盼着家里人的平安归来。从那时起,杨庆心中就埋下了要当一名电工的种子。

2003年,杨庆从技校毕业进入煤矿工作,成为了许疃矿上的一名维修电工。19岁的他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砺,遇到险重的工作任务,杨庆总是冲在最前面。有一次,兄弟区队的生产系统更新改造,既要正常生产,又要更新控制程序。厂家不愿干,领导找到杨庆,问他敢不敢干?杨庆没有丝毫犹豫地说:“那有啥不敢的!”随后几天,杨庆守在中控室,重新设计程序和组态投入使用,顺利完成了改造任务。

无论是在高耸入云的井架上,还是在幽深漆黑的井筒中,杨庆总是第一个穿戴好安全用具进入现场,用敏锐的判断力和过硬的技术,消除隐患、保障安全,带领班组成员一次次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有一次,主井装卸载自动化系统在生产中频繁出现显示乱码停机的故障。杨庆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观察故障状态。凭借丰富的经验,他利用废旧电子元件自制了释放电路板,成功接入系统,一举解决了故障,按年产300万吨煤计算,每年就减少了万余吨煤的损失。

在设备检修维护中锤炼技能,在经年累月的劳动中收获成长。从面对设备一窍不通的电气检修“小白”,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熟练掌握电气检修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就这样,杨庆一跃成为班组的技术骨干。

勤学苦练铸就“匠人心”

“小时候想当科学家,很遗憾没有实现。但是很庆幸后来我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2019年,杨庆受命调到临涣焦化,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参与机电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日常工作上,杨庆一直随身携带测电笔,只要进入现场,他都会拿出测电笔检测,他认为,不仅要保障生产正常进行,更要对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前两个月时间里,杨庆查阅了公司范围内近十年来各类设备发生过的电气问题,仔细梳理故障原因,逐条编订管控措施,大到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小到各类警示牌的颜色、规格、尺寸,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完善。在他看来,任何细节只要事关安全生产,都要力争做到完美,不能有丝毫疏漏,否则就是隐患。

2020年3月的一天晚上10点多,调休在家的杨庆突然接到单位电话:炼焦一车间干熄焦自动化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排查未果,没能找到故障点,再不处理将直接影响生产,对一期发电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得知情况后,杨庆火速赶到故障现场。在中控室里,杨庆有条不紊地指挥着。“现在复位,手动试车成功,自动试车成功,故障解除。”对讲机里传来杨庆沉稳有力的回应。凌晨2点多,机器又轰鸣起来,生产得以恢复,现场响起了掌声。

在焦化行业,他抱着从零学起的心态,先后解决了甲醇分公司一期冷水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动力分公司二号高压配电室异常跳闸故障、水循环利用分公司深度水处理PLC控制系统故障、化产分公司DCS系统无规律跳机等各类“疑难杂症”,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扫除了一个个“拦路虎”。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凭借坚持不懈、潜心钻研的奋斗精神,杨庆成为集团公司第一位80后“工匠大师”、“省属企业538英才工程”拔尖人才、全国煤炭行业青年技术能手、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是年轻职工心目中争相学习的榜样。近年来,他先后获评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工匠、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传帮带”传承工匠精神

完成技改创新项目20多项;获得1项国家发明及13项实用新型专利;创效两千多万元;培训职工3000多人次……尽管已是大伙儿眼中的楷模,但杨庆见了谁都很谦虚,他说:“我始终是技术工人。”画图、接线、编写程序、诊断故障,作为技术工人的杨庆无不做到样样精准。但凡遇到解决不了的电气故障,只要杨庆一来总能“药到病除”。

在公司的支持下,杨庆领衔创办了工作室。他带领团队成员以“互帮互学、破解技术难题和服务安全生产”为宗旨,重活险活一马当先,设备检修严把标准,疑难杂症领衔攻坚。经过多年的建设完善,工作室获评为淮北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由最初的5名成员,发展壮大成目前的31名成员,近两年先后有13人次在集团公司及省级竞赛中斩获奖项,23人技能等级获得提升。

在杨庆看来,想要从本质上提升设备安全运转水平,必须培养更多“技术大拿”。2021年,在公司党委支持下,杨庆依托工作室,创新开办电气作业人员实操培训“小班制教学”,每个班参培人数控制在15至30人,对他们进行分阶段、分层次、“手把手”教学,教学包含电气基础技能、PLC 编程、DCS 培训等多门课程。“我要把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尽快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他将一身技艺倾囊相授。

在杨庆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徒弟们很快地成长起来,成为优秀班组长、公司工匠,还有的已经走向管理岗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为了激发职工的学习劲头和创新热情,杨庆还定期组织开展“头脑风暴”,共同探讨每一个好想法、金点子,并对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的项目开展群创,为公司解决了一大批制约性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