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合肥中院公布了合肥法院2023年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情况。据了解,合肥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及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的案件明显增多。
据了解,2023年,合肥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910件,其中民事案件5707件,行政案件21件,刑事案件148件,管辖等其他类型案件34件。
从案件数量来看,总体案件数量螺旋式上升。2021年,合肥全市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727件;2022年,3571件;2023年,5910件。两年增幅达58%,其中刑事、行政案件占案件总数不到3%,民事案件仍是新收案件的主力军。
在案件类型上,专业性技术类案件增多。涉及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技术类案件增长较快。
另外,案件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涉及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精技术设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的案件明显增多,知识产权案件技术事实查明和法律适用难度不断增大。
合肥法院强化知识产权刑事处罚威慑作用,依法审结假冒注册商标罪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严厉震慑侵权假冒犯罪行为,加强对制假源头厂家的惩治力度,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范围,体现了“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的严格保护的司法立场。
合肥法院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审结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360件,助力推进科技创新升级;依法保护“西门子”“荣事达”“徽宴楼”等知名品牌。依法审结涉及水稻、小麦、玉米等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守护农业“芯片”,为种业安全筑牢法网。
另外,在涉及专利、计算机软件等40件案件中引入技术专家参与案件审理或提供技术咨询,有效提升技术事实审查准确性、科学性。(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