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公布2024年5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2024年5月(2024年5月1日0时至5月31日24时),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49287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是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百日咳。 其中病毒性肝炎11633例,其他感染性腹泻10697例,百日咳发病7934例。当月,肺结核死亡数为14,狂犬病死亡数2,百日咳死亡数为1。
报告显示,5月份我省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报告。
乙类传染病共报告27142例,死亡63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百日咳、梅毒、肺结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6.63%。
丙类传染病共报告7种22145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25%。
夏季天气炎热,动物易烦躁,人们衣着单薄,被猫狗抓伤、咬伤等情况增多。特别是农村地区,猫狗大多未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若意外暴露后不及时进行规范处置,会增加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安徽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当出现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等可疑的狂犬病暴露时,需及时前往正规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处理。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接种狂犬病疫苗或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据介绍,既往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六月随着气温升高,细菌、病毒、蚊虫等生长繁殖加快,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安徽省卫生健康委提醒,注意预防百日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手足口病、水痘和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