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陈兴勇正在紧张忙碌着,准备“徽鲜鸡”新配套系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审定工作。2009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陈兴勇进入安徽农业大学工作,多年来,她在家禽种业和健康养殖科研领域攻坚克难,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番鸭生产国,但番鸭种源一度长期依赖国外,并且国内尚未育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现有种番鸭产蛋量、孵化率等性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陈兴勇长期驻地番鸭育种场,研究番鸭的行为特点,并根据其特有性状设计选育方案和目标,利用体重体尺构建产蛋预测模型,实现种番鸭提前留种,结合多组学联合解析就巢、产蛋机理并挖掘关键基因和分子标记,选育的番鸭高产蛋品系成为番鸭配套专用母本品系,解决了我国番鸭受制于国外引进的种源“卡脖子”难题。她还创新使用B超活体测量腹脂厚技术,解决了地方鸡因产蛋后期体脂沉积导致繁殖力低下的问题。近年来,她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多次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希望同学们做与时代同向同行的奋进者,做‘自讨苦吃’的开拓者,做‘强国有我’的奉献者。”6月16日,在安徽农业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陈兴勇作为教师代表勉励毕业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博士生导师,陈兴勇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注重课程思政与言传身教,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她主讲的《禽生产学》获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省赛三等奖。带领学生参加“三下乡”“大创项目”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指导的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评为省级或校级优秀毕业生。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研做在生产实践中。陈兴勇还是新疆和田地区家禽产业专家顾问、特聘专家,2019年以来,她每年大量走访皮山县农户、种鹅企业,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养殖技术规范等,解决了和田地区农户鹅高效养殖难题。几年来,新疆皮山鹅养殖观念大为更新,养殖水平明显提高,企业健康发展,养殖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