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笔记】做饭要耐烦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6-24 10:40:53


看美食纪录片。广东的一位女性做一道牛蹄干鲍汤,时间之久,工序之繁杂,叹为观止。

小而瘦弱的她如此耐烦,整个身心皆专注于食物的制作之中。烹煮美食的过程,在她,则成了一种信仰和追求。

干鲍数只,提前泡发三日。

老母鸡一只,鸡爪七八根,猪筒骨一根,瑶柱适量,分别焯一遍水,沙煲底层垫一竹篾片,以防糊底。将各样食材层层码放,注水,小火慢煨一日一夜,备用。

一对水牛牛后蹄,剁块,焯水,入沙煲,水适量,小火慢煨至起胶质为止。这边重起炉灶,牛蹄块重新入锅,炝炒至香,再次汇入另四样食材的高汤之中,复焖数小时。

食物的最高境界,莫过于鲜吧。这一锅历经数日成就的鲜汤,当真到了登峰造极之境。一勺汤入口,想必黏糯挂喉?多种食材相互提携共同成就,将“鲜”的境界一层一层往峰巅拔。

一日,微信圈里,擅美食的江西作家傅菲贴出一碗长乐河野生溪鱼,种类之繁多,令人咋舌,计有:麦穗鱼、马口鱼、长鳍鱲、白鲦、船丁鱼、尖头沙塘鳢、小鳈。

这一碗堆尖的野味,惹得客居天津的同样擅美食的汪惠仁老师写出一幅《溪鱼帖》:

江右傅菲午食溪鱼,此东方顶级食材也。无问何种料理皆是美味。余老家潜山当年亦多见溪鱼,鲜者清欢,干者劲香,各尽其妙。久不食之,然时在念中。

一幅《溪鱼帖》,将一碗小杂鱼升华了。何谓风雅?这便是了。

近年,小孩午餐、晚餐均在学校。

昨夜,想着为小孩煲一道汤。晚自习回来的他,喝上一碗热汤润润身体,也是好的。

如此,起个大早赶去菜市。

菜市有一小店,店主夫妻为大别山人。小两口留在老家的爷爷奶奶走村串户收回乡人家养的鸡鸭,圈养在院中,日日凌晨宰杀一批,小夫妻开车运来城里。日日不辍。

我去得早,挑到一只品相上乘的老公鸭,遍身黄油。残留的一些细绒毛被火枪燎尽,外皮急速收缩,顺便祛除腥气。剖开,鸭肉纤维泛出新鲜的殷红。我一个劲赞叹,真是一只自由放养的好鸭子。

鸭肠细极,泛着浅粉的光晕。我让其将鸭肠一并打理了,连同胗、肝、心,准备炒一盘鸭杂。

回家,清洗鸭肠,费时费力。一点点将肠油撕去,以食盐、小苏打反复揉捏七八遍,直至腥障之气消失,末了,连同胗、肝、心,用滚水烫两遍,血水沥干,片薄片,切细丝,备用。

几节黑猪脊骨,焯水后,入沙煲先煨,不及十分钟,汤色如乳。

鸭块放自来水中浸泡,反复清洗,再用滚水烫两遍。入铁锅,烈火炝炒,适量黄酒去腥,最终一起汇入脊骨汤中,小火慢煨。

两小时后,舀一勺汤品尝,至鲜。鸭肉韧而香,有回味余甘。

就是这平常的一道汤,耗时颇久,实属不易。自8点整,进厨房忙碌,至10点半,方直起腰身。尤其清理鸭肠时,十根手指水中泡得起皱泛白。

一日,去盒马海鲜区,在促销员大姐的劝说下,买了四只生蚝。大姐说,自己工作一年来,都没见进过像今天这么大的蚝。顺势捞一只上电子秤约重,足足660克。一气挑了四只,蒸熟后带回。

四只蚝肉取出,正好一碗,静等小孩放学饕餮。谁料回家后的他咬一口,顿时皱眉,到底吐掉了——腥气太盛。

他以往爱吃的,都是蒜蓉炙烤出的。这次清蒸的,确乎太腥。

岂能倒掉?翌日,蚝肉切薄片,与蒜蓉、辣椒爆炒,黄酒、老醋去腥,勉强入口吧。

到底是内地人,白白糟蹋掉一道鲜物。应该切好蒜蓉,放色拉油里熬至焦黄,铺在蚝肉上,复烤一下即可。

翻过年,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再无心力勤勉于厨房,日日三餐均胡弄过去。

夜里,朋友忽发短信来。正在徽州腹地旅游的她,邂逅到三年陈腿,说是已给我快递一些……

朋友的短信,犹如一道闪电,将黯淡夜空劈开一道口子,复燃着我日渐委顿的内心——忽地振作起来。面对即将到来的火腿,一定要热爱生活啊。

(钱红丽)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