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江淮改革实景图】马鞍山:力破“四唯”障碍,一线工人冲破职业“天花板”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4-07-03 16:56:17

马鞍山市,横跨长江两岸,缘钢而建,因钢而兴。马鞍山市多家企业反映,许多在关键岗位上具有精湛技艺的特殊技能工人,因学历低、常年外勤等因素难以晋升,有的到中级工已是“天花板”,按照已有的职业技能评价条件,他们很难获得应得的等级,缺乏上升通道导致一些制造业领域老人要躺平、新人不愿来。

马鞍山市积极探索建立特殊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激发技能人才队伍活力。截至2023年底,共有1829名特殊技能人才通过企业自主评价,破格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证书,相关做法被中央改革办向全国推介。

“服务+监管”

马鞍山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出台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评价办法,将之前人社部门的评价权下放给具备资质的企业,政府角色由“主导”转为“服务”和“监管”。

同时,在全市9个县区、园区召开政策宣讲会,通过发放一封信、“送政策上门”等形式,广泛宣传解读特殊技能人才评价政策。

此外,市、县(区)级人社部门安排专人“一对一”上门指导,解决企业评估备案、评价方案制定、考核评价实施等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当好企业的服务员,累计认定备案企业38家,涉及68个职业、63个工种。

马鞍山市组建人社部门外部质量督导员、评价机构内部质量督导员两支队伍,采取“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加强督导。据了解,马鞍山市累计组织开展了43次现场考评质量督导,确保企业自主评价规范公正,做到“放权”不“放任”“自主”不“自流”。

“破格+越级”

技术工人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5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诸多认定条件。

2022年,马鞍山市出台《马鞍山市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评价办法(试行)》,打破了学历、资历等限制,以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让一大批特殊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据统计,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的1829名特殊技能人才中,通过破学历、破资历、破年龄、破身份取得证书的分别为75人、1350人、27人、377人。

此外,马鞍山市改变理论知识考核方式,更加侧重对职业道德、“传帮带”水平、实操技能等方面的考核。值得一提的是,明确具备四个条件之一的特殊技能人才,可破格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评价,包括掌握生产环节关键技术,技能水平领先的;发挥“传帮带”作用,在人才队伍培养上作出突出贡献的;解决重大生产难题,有特殊贡献的;在本企业薪酬体系中,薪酬水平为同类员工1.5倍及以上的。

“政策+激励”

马鞍山市出台建设技工强市、打造人才高地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工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各类政策叠加效应,促进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评价与支持政策、薪酬待遇制度等贯通融合。

对通过评价的特殊技能人才,纳入全市技能人才数据库,由企业直接颁发技能等级证书,并相应提高薪酬待遇。宝武马钢、汉马科技、十七冶等企业都出台了技能人才津贴等激励政策。

为解决人才安居问题,对符合条件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3万元、4万元、10万元安家补贴,在本市购买首套自住商品房的,再给予8万元、11万元、30万元购房补贴。

同时,鼓励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及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对特殊技能人才进行奖励,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评选中予以倾斜,充分激发特殊技能人才勤学苦练、埋头钻研的热情。

鼓励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对按规定组织特殊技能人才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并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的,分别给予企业2000元/人、3500元/人和5000元/人的培训补贴。

对组织技能人才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并获得成长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的企业,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获得省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成长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分别奖励15万元、10万元、5万元和3万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徐宏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