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定远美食,卤鹅无人不知。定远卤鹅因肉质鲜美成为当地美食名片之一。有客人来,必以卤鹅款待,才算礼数到了。所谓食材好,食才好。那么定远白鹅好在哪?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定远县,水库多、水草茂,家家户户都有当家塘,绿油油的一片水草成了养鹅的肥沃土壤。因此,这里的村民一直有养殖大鹅的传统。
养鹅事业“风生水起”
伴着此起彼伏的鹅叫声,成百上千羽大白鹅摆着整齐的队形,迈着轻快的步伐,时而水中嬉戏,时而岸上踱步,好不惬意。定远县民之源鹅业有限公司反季节种鹅基地在周边寂静农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宽敞明亮的标准化养鹅棚、随时可蓄水的“水线”,养殖场里的养鹅设施不断更新,折射出鹅产业发展的活力。
初中毕业后的杨敬玉,子承父业,风风火火干起了养鹅。七年前,杨敬玉在定远县桑涧镇桑北村流转了1300亩土地,建成鹅舍26栋,通过技术改良,实现反季节育苗,成立了定远县民之源鹅业有限公司,年产鹅苗1000多万只,成为当地养鹅的龙头企业,逐步走上市场化、规模化之路。
鹅的正常产蛋季节是每年12月至次年5月,但在定远,已实现四季孵化鹅苗。2018年民之源便着手进行反季节技术研究,种鹅圈舍旱养,再通过鹅舍避光、控料等一系列养殖技术,实现反季节产蛋。“算下来,一个反季节鹅蛋较常规鹅蛋可增收5元。”
目前,民之源鹅业不仅能为当地养殖户全年提供优质鹅苗,还销往长三角地区和山东、江西、福建、新疆等省份,供不应求。杨敬玉以民之源鹅业为载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屠宰”和“孵化+配送+农户+技术指导+回收屠宰”一条龙服务经营模式,带动周边150多户农民发展养鹅业,其中100多户年增收十几万元。
养殖经验成熟,产品市场需求大、生长周期短……定远白鹅的种种优势,让当地政府决定因势利导,确定了“以鹅兴业”的发展思路,在扩规模、延链条、创品牌上持续发力,全速推动“鹅经济”发展。
“鹅经济”带来百亿大产业
上游养鹅,中游屠宰加工,下游生产羽毛球、羽绒服……定远白鹅浑身是宝。除了满街飘香的卤鹅,鹅羽、鹅绒品质更优、附加值更高,更具开发价值。在定远县桑涧镇,一场由“鹅”引发的全产业链裂变效应正在加速上演。
瞄准鹅资源优势,定远县把鹅产业作为农业“6+N”特色产业之一,着力建专班、优规划、夯平台、布项目、强技术、育龙头,探索出一条龙头企业带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屠宰”的鹅产业发展道路。随着定远白鹅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为进一步壮大鹅产业链,定远县在桑涧镇规划建设了禽类蛋白产品一体化产业园,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入驻,以鹅产业强镇、强县。
围绕鹅屠宰精深加工、冷链仓储,定远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拉长鹅产业链条,提高鹅产业的整体效益。目前,定远县年出栏万只鹅以上养殖户已达280家,肉鹅年出栏650余万羽,种鹅孵化能力位居全省首位,并处全国领先水平。该县计划在3年内实现年养殖规模2000万羽的“百亿元鹅产业”。
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定远县围绕做大产业规模、拓展产业链条、做响产业品牌,不断开展招大引强,强化项目支撑。“百亿元鹅产业”将成为定远一张亮丽的名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直播间里,一只只鲜美的定远卤鹅等待着香溢舌尖的瞬间,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作为“定有良材”的“拳头产品”之一,一只只大白鹅不仅成为了肥沃土地上的靓丽风景,也圆了定远县广大村民乡村振兴的致富梦想。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