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冻在三九,热在三伏”,7月15日开始,我国正式进入长达40天的“三伏天”,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已经到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省淮河以南率先出梅,与入伏实现了“无缝对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安徽今年的梅雨期长度26天,与常年基本持平,梅雨强度为“偏强”等级,全省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三多。入伏后,主雨带北抬至淮北地区,阜阳、亳州、宿州、淮北市等地仍有强降水。16日开始淮河以南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22-24日全省将普遍出现35℃以上晴热高温天气,热辣滚烫的盛夏正式开启。
“梅姑娘”为安徽写下“述职报告”
自 6月19日我省淮河以南率先入梅以来,可谓是“一路波折”。今年“梅姑娘”较常年(6月15日)偏晚4天;7月15日出梅,较常年(7月12日)偏晚3天;梅雨期长度26天,与常年基本持平,梅雨强度为“偏强”等级。考虑到即将与安徽挥手告别,“梅姑娘”从降水范围、降雨量、暴雨日三个方面写下自己“述职报告”。
数据显示,今年梅雨期间,安徽共出现了12轮强降水过程,7月4日以前6次过程雨区主要位于沿江江南,7月4-6日及9日雨区位于淮河以北,9日后的4次过程位于淮河以南。超过250毫米的覆盖范围占全省面积的75.0%,其中超过400毫米占全省面积的56.4%,大别山区和江南南部278个站超过800毫米(占6.5%)。
从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来看,安徽平均降水量441.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85%,排1961年以来第3位,少于1996年、2016年。其中沿江江南、江淮之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590.0毫米(偏多106%)和401.2毫米(偏多92%),分列第5位和第3位;沿淮淮北平均降水量239.9毫米(偏多28%)。全国共有7个国家气象站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前5位在安徽,最大黄山光明顶1060.7毫米。全国共有13个区域气象站降水量超过1100毫米,前12位在安徽,最大歙县昱岭关1292.7毫米。
由于降水范围广,导致我省淮河以南平均暴雨日数4.1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其中屯溪和黄山光明顶达8天。特大暴雨67站次,其中6月20日52个(51个在黄山市),7月13日11个(8个在铜陵市),最大黄山市奕棋站(405.7毫米)。屯溪(308.3毫米)、休宁(258.4毫米)和歙县(239.1毫米)3个国家站突破本站历史极值,屯溪为首次出现特大暴雨。有134个站最大小时雨强超过60毫米,8个站超过90毫米,最大宿松复兴高屯站107.4毫米(7月2日5时)。合肥以南有24个站突破本地国家站历史极值。沿江江南暴雨综合强度达最高“特强”等级,位列历史第2位。
今年三伏是“加长版”
在人们的印象里“三伏天”一般是30天时间,但其实,“三伏”也有“加长版”的40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为“入伏”,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为“出伏”。“头伏”和“末伏”的长度是固定的,均为10天。“中伏”长度则由立秋节气与其后首个庚日之间的间隔决定,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今年“三伏”7月15日入伏,8月23日出伏,共计40天。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沈雨旸介绍,未来10天,副热带高压仍然控制南方多地,江南、华南北部、江汉东部、江淮多高温天气,高温日数可达5至10天,局地可达40℃。在北方,新疆为高温核心区域,多地高温日数也能达到5至10天,吐鲁番附近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5℃左右;华北一带闷热程度也会增加。那么为何长江中下游地区“三伏天”热力这么足?据沈雨旸介绍,“三伏天”开始时期往往在出梅之后,此时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一带通常会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晴朗少云,容易出现高温天气。
对于不少地方来说,“三伏”也是一年中高温最集中的时段,例如南京和合肥有七成以上的高温日集中在“三伏”。不止如此,“三伏”的热往往还是让人无法喘息的连轴热。白天高温频繁,导致入夜时的基础气温高,加上湿度大,江南等地夜间也不凉快。上海、南昌、武汉等城市常年“三伏”期间平均最低气温都在26℃以上,热意贯穿全天。
入伏后安徽将有2次高温过程
据安徽省气象台 ,随着淮河以南率先入伏,主雨带北抬至淮北地区,15日后沿淮淮北地区多阵雨或雷雨,淮河以南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其中15日阜阳、亳州、宿州、淮北市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雨强30~50毫米/小时,局部50毫米/小时以上)、雷暴大风(7~8级,局地超过9级)等强对流天气;16-17日淮北地区北部有大雨到暴雨;18-20日沿淮淮北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21-23日淮北北部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
气温方面,预计 16日开始淮河以南有晴热高温天气。16日江南、17-21日淮河以南、22-24日全省将普遍出现35℃以上晴热高温天气。预计7月25日-8月31日,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3成。全省有3次降水过程,出现在7月29-31日、8月4-6日和8月12-14日。据悉,江北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1℃,沿江江南偏高1~1.5℃。全省最高气温37~39℃;高温日数接近常年;主要有2次高温过程,将出现在8月7-10日和8月18-22日。气象专家提醒,出梅后我省淮北地区仍处于雨季中,可能出现局地强降水。同时,7-9月也是台风活跃期。建议防范台风、雷电、局地强降水、短时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我省造成的危害。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