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我们普娃家长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7-15 10:14:05

普娃和他的家长

□南窗纸冷

中考发榜,我们单位学风昌盛,人均学霸家长。互相探问,不由啧啧咂舌。这世上果有这许多聪明厉害孩子!有时陪同事吃饭,聊天间我一脸茫然,说的各种教育术语,培训考级,招生途径好似黑话。回去之后我不由得反思,同是学龄儿童家长,怎么我就如此闭目塞听,消息如此不灵光,也如此没有思路呢?至今我连学区房划片都看不懂,也不想懂。如此普通的家长,的确也适配一个普娃,否则,岂不是辜负了娃?

小孩普普通通。因是年底出生,上学还要晚些。我倒很欣慰,我上学早,比同龄人小两三岁,从小吃尽被大孩子孤立的苦头。孩子大点,心智完备,到学校适应也好些。自从孩子上学,有关校园霸凌的新闻,我每看到都要心惊胆战。好在小孩自有适应天赋。学校每天七点四十开门,如果去得早了,就要在校门口排队。他觉得排队一事非常有趣,最好是第一个去排队!恰巧他班上有个与他一样毛病的小孩。为了争夺这个第一名,他一再要求前移到校时间,为此不惜越起越早,天光乍亮,他一个鲤鱼打挺一声断喝,起床了!最早一天,他七点十分就抵达了空空荡荡的学校门口,喜不自胜拿了个第一。但这种第一名,大人实在吃不消,每每送他到了学校再返回家里,楼下的小孩方才施施然跟着家长出门。我们这些中年人,睡眠没一个好的,跟这些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哪里拼得!

我跟小孩说,我早上起不来,好困。小孩说,那你这样,睡觉前想点开心的事情,早上就能起来了啊。我想跟他说,我们中年人,一睁眼就是上有老下有小,上班一堆麻烦事,哪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啊?

不过转念一想,孩子愿意早早去学校,岂不是说明在学校过得还不错。喜欢上学,也算好事。

感谢社交媒体发达,如今“别人家的孩子”不要太多。小孩班里,小小学霸云集。我有次去开家长会,只见诸多家长将老师团团围住,热心探问,我家孩子在班上什么水平?老师含蓄一笑,“这种问题我们就私聊吧”。我们普娃家长就全无这种探问的欲望,根本不想和老师发生任何过多的交集,平生愿望就是“老师不找我就好”,开完会赶紧匆匆撤退。这就是心理素质不好,但小孩就不一样了,某日拿了张B-的数学卷子回来给我,笑嘻嘻地说,全班只有五个考90分以下哎!语气中带着点莫名的骄傲。我说怎么,你这是问责我吗?他理直气壮:是啊!我的学习难道不是你负责的吗?谁让你看我写作业的时候还玩手机呢?

我们这代家长真难啊,做学生的时候被家长问责,等到做家长的时候,还要被孩子问责。

再转念一想,这孩子一点都不内耗。全不似我,事情还没搞砸就惶惶不可终日。人不内耗,应该能让自己比较开心吧?

暑假来临,因实在无处安顿孩子,给他报了几个班。我倒是很想像教育专家说的那样,假期就该让孩子出去撒欢,尽情接触大自然……奈何双职工家长实在不具备这个条件。能把孩子妥帖安排在空调屋里,有老师教点啥,能吸收多少随缘。事实证明,家长如果抱着这种随便的心态,孩子只会更加随便。小孩昨天参加练字班回来,绘声绘色地跟我描述,他是如何糊弄了作业,又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避免老师罚他重写——我听完之后大受启发,敢情“敷衍塞责”这种事,都是无师自通的啊?

但小孩也有他自己的兴趣爱好。最近半年爱上拼乐高,给他买了许多好几千片的大型积木,他一个人坐在家,能在那里耐耐心心拼一个早上。慢慢拼出了书店、汽车维修站、银行,还有咖啡馆。他告诉我,一栋一栋房子拼过去,最后就能连成一座城市。我鼓励他的一切动手行为,人啊,还是要感受真实的生活。学习的目标,对于小小的孩子来说太虚幻也太遥远了;电子产品提供的那一切则更加不真实。我更愿意他感受天气,感受环境,感受嗅觉与味觉,感受手指能抓握住的一切,感受时间,感受空间,感受远方,无远弗届。

普娃家长,就是一个逐渐认清事实的过程。那就是人生不要抱有什么幻想,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普普通通的家长拥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这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生,并没什么不好。

以自己的速度往前跑

□花菜

多年前,因工作原因联系一位高考以全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的男生,聊起大学生活,我本以为一定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没想到他说“到了清华才发现自己如此普通”。全省考第一,如此壮举还普通?

这个世界上有天纵奇才,就有芸芸众生,学神有一天也要接受自己的平凡,我等凡人又何苦自寻烦恼。但接受自己的普通,并不意味着就能被生活放过。期末,小孩拿回一张成绩单,让人三伏天里心拔凉。那几天中考放榜,密密麻麻的一分一段表看得人惊心动魄。大家都考这么高的分,如何是好?试着拿小孩期末考试成绩对标中考算了下分数,连普高线都达不到。暑期辅导班的广告铺天盖地袭来,有机构老师电话直言,6月17日中考开考那一刻,初二的孩子就已经是货真价实的考生了。真是压力山大!

对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来说,成绩不好恐怕是他当下最大的难关。作为曾经的“普娃”,我自以为对孩子的期望值恰当理性,智商平平的爹妈大概率养不出天才,但混个中等应该不难吧?现实是很难,求上得中,求中只能得下,眼见是守不住中等了。

看见成绩单,他自己也万般沮丧,“老师会不会搞错了?”等到试卷出来,白纸红叉,老老实实交回游戏机,投入比上学还繁忙的暑假。

所有的准考生这个夏天的过法恐怕差不多,我们这一代人记忆中的暑假只能留在记忆中。小时候觉得暑假很长,能偷看很多次电视,能跟同学约着出去玩很多次,能把家里的各种闲书翻个遍……现在暑假成了“弯道超车”的宝贵时段,每一个年级都十分关键,每一个暑假都不容浪费。放假没几天小孩就哀叹,没意思,也找不到同学玩,还不如上学。

无论家长告诫多少次形势严峻,十几岁的孩子还是满心想着玩。小孩是个铁杆球迷,最开心的时光就是看球、踢球。但想找到同学踢球很不容易,电子校讯通只能拨出去3个号码,孩子一到放假几乎成了孤岛,彼此失联。有关系铁的同学放假前互留电话,打来电话约球,小孩一蹦三尺高,冒着烈日及时赶到。但总不会在约定时间回家,几次到天黑还不见人影,接电话就是一句:“再玩一会就回来”。不忍再催,玩,又有什么错呢?

中考被打造成一场必须赢的战斗,一家人都被绑上战车。当中年焦虑撞上青春期叛逆,亲子关系面临巨大挑战,矛盾冲突日益尖锐。前几天为他作业不认真、乱扔东西等等,战火又起了一回,双方口不择言,互不搭理。欧洲杯期末考试期间就开战,我们约好暑假才能看球。那两天气头上,他也没敢提半夜看球。16岁的亚马尔在慕尼黑安联球场飞驰时,他老实写完作业上床睡觉。

过两天我们和好,他讲起电视上、杂志上看来的比赛片段,没完没了。只是我又扫兴了。西班牙足协不久前发布了亚马尔在欧洲杯期间的日常视频,除了训练以外,16岁的小将还要上网课,写作业,备战中考。我见缝插针,“你看这么厉害的球员,也是要中考的。”

我所有关于足球的碎片知识都是从小孩那里批发来的。他每天孜孜不倦找我聊足球,俱乐部的历史,球队的战术,球员的风格、个人经历,甚至各种八卦,上天入地,无所不知。我常常腹诽,要拿研究足球的精神放在学习上,早就是学霸了。听他说了几年,我刚搞明白欧洲杯和欧冠的区别,除了梅西、C罗,终于认识了贝林厄姆、亚马尔,但依然不能对等交流,他也不嫌弃,坚持单向输出。我理解他,孩子的世界很小,除了我,他实在找不到随时能聊足球的人。

有时觉得,养娃就像陪孩子长跑,不管家长在赛场外如何加油鼓劲,小孩还是只能以自己的速度往前跑。有时跟他爸商量,考不上也坦然接受,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螺丝钉,考不上高中,不一定上不了大学,也未必没有前途。但又不甘心,不歧视任何工作,只是想让他多读几年书,人生路上多一些从容,面临选择时多一点点自由。

欧洲杯半决赛,小孩定了闹钟3点准时爬起来看球,看完又安静地回去睡觉。第二天我问起决赛时间,他答7月15日。“不过我看不了了,第二天一早要补习语文。”如此自然地打算放弃,倒让人心酸。

25年前的夏天,中国女足闯进世界杯决赛,那年我高三。比赛在深夜,我爸陪我一起看。中国队没夺冠,比赛场景啥也不记得了,但那天的快乐留在了记忆里。今天,我的小孩怎么就抽不出时间看一场球?“要不,补习班请个假?”对面的少年顿时喜笑颜开。

普通可以养生

□陈卫华

我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的特点就是渴望优秀,就像优秀的人渴望普通。

普通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发现自己变优秀的可能越来越小后,期望孩子优秀的得失心就会越来越大,我就是这样一位未能免俗的老父亲。

女儿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我对她上大学的期望依次是清北、C9、985、211。这应是绝大部分家长的心路历程。

在幼儿园里,虽然还没谈到孩子上大学这么远的前景,但大家内心都是以清北家长自居的。2023年,安徽有49.6万人参加高考,其中230人被清北录取,这个录取比例约等于10万分之46。安徽省2011年的出生人口是72.9万人,这70多万对家长都曾以清北家长身份出没在幼儿园,最终只有10万分之31的成功率。所以我说“绝大部分”。

“绝大部分”的内部区别,只在调低预期的幅度而已。说到预期,家长心理预期的弹性是很大的,上不封顶,下不见底,但永远是船和水的关系。孩子的表现是水位,家长的期望是船舷,不管水位高低,船舷总是高那么一点点。

如果孩子初中成绩很差,家长的期望就是能考上高中就好了。如果高中的成绩突然变好能冲清北,家长的期望就会变为要考成一个“屏蔽生”。

作为普通人,我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属于绝大部分人这一类别。于是,当我像绝大部分人一样,慢慢认识到自己的女儿也是一个普通人后,开始不断调低预期。

预期调低以后,有那么一点不甘心,但也有那么一点庆幸。是的,庆幸。

人是喜欢寻求意义的动物。既然自己和孩子都普通,那就必须找出普通背后的重大意义。

蜈蚣啊全是腿,大海啊全是水。对于大海来说,没有比水更普通的事物了,但雷锋说得好,“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普通可以养生。

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是群众,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只有“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普通可以益智。

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你知道最美的颜值是什么样的吗?就是你见过的所有颜值数据(比如脸的长度、鼻子的高度、两眼的距离等)的平均值,也就是“平均脸”。普通可以耍帅。

你知道一个演员最牛的技能是什么吗?就是能普通到把自己深藏在角色的后面,让观众只记住角色记不住演员。普通可以优秀。

再说了,优秀到考上清北又怎么样?清北每年毕业上万人,大部分不也是找个工作,然后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你看,我毕竟还是普通人,找着找着,又跟优秀较上劲了。

那还不如干脆告诉女儿:你现在还很普通,但还是要尽量优秀起来。虽然普通有很多优势,但人生是一场经历,经历过普通,如果再能变优秀,人生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就像有些著名景点,现场一看让人大失所望。但即使知道大概率会失望,也至少要去一趟。因为只有现场体验的失望,才能变成今后谈论这个景点的底气,就像杰克马谈论阿里。

做一个路边鼓掌的人

□钱红丽

摄氏36度,准备考察三所私校。自第二所出来,正值午餐时间,找着一爿小食店,室内外温差均等,柜机空调喷出的冷气如若谎言,墙上三只挂扇,被我开了两只,中途还被悭吝的老板悄悄灭了一扇。饭咽下几口,渐有窒息感,心脏怦怦乱跳,需要不停深呼吸来维持生命体征。故,为了避免将命搭上,迅速取消了对于第三所私校的考察,直接回家。

对于第一所私校,原本早定了的。总得去看看吧。遇见许多前来咨询的家长,一番答疑解惑后,再看看宿舍、食堂,毕竟孩子要在这里度过三年。

宿舍区的灰暗逼仄,顿时让人心生愁云。一个楼层,大约居160人。去两间浴室迅速清点了一下插卡式淋浴头以及厕所蹲位数目,带着灰暗的情绪询问校方接待人员,关于孩子们的洗澡时间安排事项。遥想凛冬时节,孩子自房间出来穿过长长走廊,去洗手间的过程,该是多么寒冷……

真正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午休仅仅二十分钟。孩子并非挣分机器,他们是有思想要休息的血肉之躯啊。

原本只锁定这一所学校。无奈又驱车几十公里,去看另一所。

当意兴阑珊参观完食堂、宿舍时,孩子表示,很喜欢这所学校,理由仅仅是,宿舍看着至少宽敞明亮些。我给这所学校的加分项则是,可以午休一小时。

回家,我们重新调整平行志愿的顺序。

尚有七八所公立高中供选择。一所所校舍,花园一样美丽,宿舍则是上床下桌式的四人标间,但,孩子必须有过人的自制力、内躯力,才能放心送去。这座城市分别有七八所省市级重点公校,其中一所,近在咫尺,只是,孩子的成绩阻止了我们前往考察的脚步。不用亲测,也知道那些科教设施该是怎样的先进以及怡人。

当我放弃所有私校,准备选择公立普高时,当我说冬天五点四十起床该是多么痛苦时,当我说你每周六坐地铁横穿整座城市该有多么累时,孩子不屑,你也太娇气了吧,我不觉得痛苦和累……

整个人又处于悬浮状态了,反反复复做功课一一打听到公立学校作息时间的人性化,让朋友将私校孩子妈妈微信推给我,问她孩子可适应军事化管理,她发的是语音,说一开始不太适应,我们就劝哪,能怎么办呢?食堂饭菜也不好,因离家近,常送点牛奶,做点饭菜送去……

这座城市,四万余名中考生中,715分的孩子仅仅二百余名。这千里挑一的孩子注定是不凡的。我们的孩子就是那个坐在路边给他们鼓掌的人。

我不曾苛责他,甚至觉得,我们可以不上大学,学一门技术,也未尝不可。奔波途中,一所专科学校自车窗外一闪而过,觉得那也不失为普娃们的归宿之一。

不就是一口饭么?一直强调,人一定要读书,必须终生阅读,你的生命才不至于荒芜。

曾经的我,一直粗鲁地向孩子灌输,上大学的唯一性。如今,仿佛一夜间涅槃了的,一颗心静如井底,接受、顺应。每一个收获六百余分的孩子,皆不差,根本是这个环境一一太过残酷。

翌日,我们又去一家私校。门口一张巨大海报:一个朝气蓬勃的女孩同时接到澳洲四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面对海报墙,伫立久之,许多孩子去了美、澳、加等一流大学……这是读国际班的另一条路。

最终我们放弃了第一、第二批次中所有公校,不知这样的选择,对不对?一向尊重孩子的选择,他讲自己吃得下这份苦。我则难以接受。朋友劝,男孩子要吃点苦头。

一日日烈阳下的奔波,让15岁的少年初尝为人之酸辛。今天才得知,孩子早给自己定了中考成绩的。他比自己预算的少考了15分。他给自己的警戒:珍惜每一分钟,不怕背,不怕难,让自己无悔。

这张纸贴在书桌前方,深陷焦虑泥淖中的我一直是盲的,不曾看见过。

多年前,前同事对年幼的女儿讲过:你不要怕考不上大学,到时我养你一辈子。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