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戴本孝的山水,全为焦墨,一派枯意,一如孙犁文风,尽显枯笔。
二
一位作家在微博里说,读韩江《少年来了》,眼泪涌出……曾经,我读张爱玲《秧歌》,读至月香丈夫逃到山中那一节,直想大哭……
倘这世界没有小说家,人类苦难如何呈现,岂不白苦一场?
幸亏有小说家。
三
清晨六点半,呵气成冰,去居所附近荒坡散步。草尖上群星一样的碎钻,晨风的清新,芦絮的茫然,磬一般空灵的鸟鸣……唯有感受,一样也拍不出。
四
溥心畬的画,真是一流。他的笔意,完全是来自宋元的古气。一颗平凡苤蓝,配几行小楷,诗意流泻。古里蕴新,新里藏古,说不出的好。
有时,他将一竿竹,一藤牵牛,随意搁在秋风里,叫人恍惚……
有时,独一朵荷,远远地,衬一剪飞鸿……一无所有,迢迢邈邈。
无论绘画,抑或书写,简比繁更难。他们留下视觉层面的空,需要我们以精神的丰沛去填充。
五
无意出门,留在家里,拖地,抹灰,晒太阳,读庄子。当下,人们不是一味趋新趋前么,我就后退。
庄子的伟大,在于他作为一名独一无二且无以匹敌的文体家,以超凡想象力对抗强悍世界。实在喜欢他那波诡奇崛的比喻。如此一位贤哲,他实在是刻薄得很。
抄一则《任公垂钓》: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臣钩陷没而下,鹜扬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悼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
试译白话:
任国有一位公子搞了一只巨大鱼钩,拖着长线,他用五十条壮牛晾制的肉干作肉饵,蹲在会稽山上,钩竿甩到东海。他天天在那里专心钓着鱼。整整一年过去,没有钓上一条鱼。后来呢,终于有条大鱼上钩了,它吞食了肉饵,且牵着巨钩忍痛潜入海底。只见那条大鱼东冲西撞,上下翻腾,奋鳍挣扎。海面上,白浪如山,波涛啸然,宛如神呼鬼泣,声震千里。任国公子捕得这条大鱼后,将它分割成块,制成肉干。制河以东苍梧以北的人们,最后全都吃腻了。后世一些饶舌的庸人们大惊小怪,奔走相告这么一件奇事。(画风一转),那些成天拿着短竿细线,跑到小水沟旁,守着鲵鳅小鱼的人,想钓到大鱼,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盛世,车阵一般轰隆隆向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六
生活,如此平凡平庸,一年年过下去——怎么过得下去?可是,也过下去了。
对着一片湖水,闲坐,愈发沉默。这一生,甚是遗憾,但,时时午夜梦回,也还是热血沸腾,激励自己一骨碌爬起,发愤……庾信那样悲哀沉痛,李白那样风云激荡,李义山那样真挚怅惘……在我的生命里,总是有的。以奔跑缓解蓬勃的诗情。以疾步,将体内淤积的情绪发泄出去,慢慢地,复归于平静。
一年将尽,枯坐南窗前,总是凄惶多些,大抵出于人类潜意识里对于时间流逝的痛惜以及无可挽回的愧悔?
七
暮春在鲁迅先生故乡一个小山村,看《梁祝》,“十八相送”选段。
因眼睛散光厉害,坐后排看不清演员表情,便去第一排一柱子旁看。剧情是,路过一座小庙,英台邀请梁兄一起拜拜菩萨,梁兄未依,英台独自跪在菩萨前,低低唱了一句……那一刻,她的眼里满溢悲意,我的心为之一动,至今不能忘……
纵然台下寥寥百余人,她却独自沉浸……这就是为艺者的赤诚吧。
后来,陆续听了多场,舞美一次比一次绚丽,剧团、演员一次比一次大牌,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完美无缺,但,总觉少了什么,演员的那种熟极而流,烟花般散了,也便散了。
小山村里那位女演员眼神里的悲意时时闪现——那一刻,她正是英台。因为真挚。
八
每见祁连山、天山、布尔津、二连浩特、延边、洛阳、大同、榆次、灵宝、建水……这些美丽地名,总是深感异样。
九
贾平凹《定西笔记》好。重读时,发现第一遍未觉知的好。没有技法的好。高手的无技法,是臻入化境的另一种说法。比《商州》初录、再录、三录更上乘。
白描,并非摄像机直扫式,还是有舍弃剪裁,无招胜有招。
从事文学,即操练语言。有人写一辈子,不知何为语言。
十
真诚,老实。尽量用朴素的词。少用不用形容词、副词,避免成语。
不炫技,时有谦卑之心。
以名词、动词还原。白描高超,更见功力。从事文学,就是造一所语言的房子。
十一
柴可夫斯基的《悲怆》里,有无数的神。只要我们愿意,都会被神搭救……
十二
诗写得好的人,是神派来的使者。
十三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龚自珍这诗,所要表达的无非是:只要有心,苦求而不得的,仍会回来。怎么回来?
梦里回来。
十四
读高村光太郎。
记一些植物:八葵、赤杨、千叶萱草、猩猩袴、猪芽、紫萁、矛杉、黄连、笔头菜、乌头、水芭蕉、轮叶沙参、山梨、竺梨、山樱、吉野樱 、龙胆、胡枝子、丹波栗、茅栗、翠菊、桔梗、楤木、山漆、连香、栗菇、松囗蘑、豹斑鹅膏菌、灰树花、香蕈。
(钱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