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区”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长三角发布行动方案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12-09 16:43:41

推动“包邮区”未来物流成本更低、经济运行效率更高,近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域的物流降本增效方案。

7大行动37项举措

《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共提出了7大行动37项举措,具体包括: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行动,推动打通、织密、建强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区域物流运输方式多式协同行动,推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区域物流科技创新联合攻关行动,推动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行动,推动降低物流全链条成本。区域物流规则标准贯通行动,推动设施衔接、信息共享、标准协同。国际物流网络畅达提升行动,推动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和供应链韧性。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协同保障行动,旨在推动降低企业要素成本。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物流是国民经济的“经脉”,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经综合测算,长三角的物流成本相比全国是低的,但对标国际先行地区仍然比较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仍有较大空间。”

“联动接卸”模式每个集装箱最高降物流成本400元

据介绍,《行动方案》首先合力破解共性问题。为了打通基础设施网络堵点卡点、提升多式联运衔接效率,《行动方案》提出实施长三角铁路货运、内河水运联通工程。目前,沪通铁路二期、北仑支线复线、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宿连航道整治等项目加快推进,江苏“两纵三横”干线航道基本实现联网贯通,浙北集装箱主通道年底前可实现内河三层集装箱船舶通行,江苏宿迁、安徽芜湖开通了上海直达航线。

为了协同破除多式联运“中梗阻”。《行动方案》提出,合力开展“一单制”“一箱制”试点,打造海铁联运精品线路。目前,宁波舟山港探索创新多式联运“一单制”,率先在“渝甬通道”运营平台中推动中远海、马士基等船公司签发海铁联运全程运输提单,为内陆企业减少了大量异地订舱及用箱成本。安徽开通首列合肥—上海光伏逆变器铁海联运班列,国内运输环节成本下降45%。

协同开展改革创新,为提升口岸服务效率、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行动方案》提出推广东南亚卡航、联动接卸等模式,降低内陆枢纽集货和通关成本。目前,三省一市海关创新物流监管协作,深化推动“联动接卸”模式,长三角三省11个港口与上海洋山港“视同一港”,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每个进口和出口集装箱可分别降低物流成本200元和400元。

沪皖同港一体化打造长江航运新格局

破解物流发展堵点卡点,推动长三角物流降本增效目前已经取得了切实成效。我省充分发挥境内长江、江淮运河优势,统筹发展江海直达、江海联运等运输组织模式,加盟上海组合港,运营“上港集团-安徽港航”芜湖集装箱联合服务中心,充分整合沪皖港航资源,加强联运合作,推动实现沪皖一体化运行、一体化通关。据介绍,目前,安徽基本形成“双通道达海、两运河入江、河江海联运”水运发展新格局,区域物流网络不断畅通,有效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密扩容水运航线网络,打造长江航运新格局。安徽打造芜湖至上海联盟直达航线,合芜、皖江小支线省内水上穿梭巴士航线,形成“一核两翼”集装箱运输体系,实现芜湖至上海港所有集装箱港区“点到点”全覆盖,芜湖至上海集装箱中转效率提升1倍,长江、淮河流域企业物流成本分别降低800、1000元/箱。

沪皖设立“上港集团-安徽港航”芜湖集装箱联合服务中心,打造芜湖-上海洋山、芜湖-外高桥航线共舱管理模式,统筹调度芜湖至上海支线货源和运力资源,船舶装载率由54%提高到85%,企业运输费用下降近20%。

通过沪皖同港一体化,打造国际滚装运输船队,构筑国际物流新通道。为助力奇瑞、江汽汽车出口,开通省内芜湖港、安庆港内河滚装运输航线,与上海等枢纽海港实现江海直达,减少运输环节车损风险。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