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笔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12-16 09:42:36

楼下邻居移居外省,房子挂出去两三年之久,一直未能脱手。自去年起,开始出租。

搬来的是一个三口之家,老俩口、小儿子。两位老人,目测八十五朝上的年岁,小儿子大约四十左右。

老人还有一个大儿子,居隔壁单元楼,当初买下的是我们系统内职工的房子。据我观察,老人大儿子亦育有两子。有一阶段,大儿子早晨送小孩过来,让母亲帮带。他们目前与小儿子一家三口同住。

常遇见大儿子,来这边一楼看望老人。

两位老人,身体是很不好的。老太太不曾出门过,有一阵,凌晨时分,大声咳嗽。可能肺有问题,是拼力咳嗽才能大声将痰卡出的程度。夏天时,有一次,她喘得厉害,大儿子将车开至门前,匆匆将其送医。

听他们口音,应来自淮河平原。

老先生走路迟缓滞重,颤颤巍巍,带着随时要跌倒的危机感。夏天,天尚亮,老先生便出门,于楼后空地慢慢走路。隔三岔五,我出单元门,见他独自一人,抖抖索索将电动轮椅推出门槛,艰难而缓慢,气喘吁吁……我总是快速抢先一步,协助将单元门敞至最大限度,但非常害怕他一头栽倒……一次次,庆幸涉险过关。

有时,他坐轮椅去门口药店买药。有时,拎些水果回来。

一次,遇九楼邻居,忽然与我吐槽:人老遭罪哟,你楼下老人那天在单元楼门口跌倒,我扶都扶不起,只有打电话给物业叫来人帮忙,老人倒地上都失禁了,地上一摊小便……

确乎印证了我长久的担心。

一日,下班回,天已黑透。急匆匆到门口,看见五楼邻居与另一单元邻居,正一人扶着老人一只胳膊。老人又跌倒了,可能。

这一对老人大约来自县城,退休金想必不多,勉强维持生活。甚至2500元的月租,大抵也为大儿子所出。

我们小区,因有市政供暖,颇得老人们青睐。近年,陆陆续续看见中介带领老人们前来看房。到了冬天,有四五位老人同时被阿姨们推出晒太阳。

我这人同理心太重。每次遇见楼下老人危机四伏的身体,滋味复杂。他的大儿子尚在工作中,儿媳忙于家务兼带小孙女,根本抽不出时间前来照顾这一对太祖辈老人。

岂不是典型的老无所依老无所养?送养老院,至少七八千月费吧。

楼下老人炒菜,不知忘开抽烟机,抑或纯粹为省电故意不开,每每油烟四起,直窜我家厨房、餐厅。他们吃的还是那种油烟浓烈的菜籽油。

春天时,老人大约在艾灸,呛鼻的烟熏味自门缝外窜,等电梯时总能闻见。到了冬天,我还能闻见他们家用原始煤球炉炖牛肉的气味,那股二氧化碳呛人的窒息感夹杂着喷香的卤牛肉味,令嗓子奇痒而咳嗽。也可能是我的错觉,根本就是牛肉小火炖在煤气灶上而未开抽烟机导致的煤气泄漏。

这些均可在承受范围内。

最受不了的是,每当午休时分,他们在家拖动桌椅发出尖锐刺耳的噪音,简直令人抓狂。并非持续拖动,而是间歇性的。当刚刚调整好呼吸平复心情即将滑至梦境边缘,噪音又起,嗞嗞嗞,嗞嗞嗞,嗞嗞叽叽,叽叽嘎……有时,这奇幻之声还拐个小弯儿。大中午的,不闭目养神,难道拖动桌椅锻炼身体么?

有时不免抱怨,家属开导,人老了,没力气搬起椅子了,只能在地上拖。

椅子那么轻,再拖,也不至于发出那么大的噪音啊,可能是移动家具吧。深感无奈,他们偏偏喜欢午后规置家具。

老人行为,无理性可言。怎么办?唯有忍受。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人类愈发长寿。尤其发展中国家,老无所养的矛盾愈发加剧。抛开拥有优厚待遇的八千万公务员、若干事业编人员以及在食物链顶端的千分之一人员,中国有数亿老人即将面临高寿带来的尴尬处境。

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一如大山横亘。仅仅“养老”这座山,是这块土地上的多数人无法逾越的。他们晚年的尊严,会被这座山碾为齑粉。

(米肖)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