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敬老院,杨龙江院长的名字几乎成了温馨与关怀的代名词。他不仅是院长,更像是每一位老人的贴心子女。
为了让老人们在晚上睡得更暖和,杨龙江会挑选晴朗的日子,将老人们的被褥一一搬到院子里,铺展开来,在晒被褥的过程中,杨院长还会不时地和老人们聊天,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这些简单的交流,却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和陪伴。当看到有老人正在吃饭时手一直抖动,杨院长会立刻赶过去,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吃饭。
正是这样的细致入微,让杨龙江院长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他的付出不仅仅是职责所在,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老人的关爱。
此前,杨龙江高中毕业后在家乡小学当了七年民办教师,勤勉敬业,深受村民好评。他执教期间,帮助村里考出了多名大学生。
因为这份认同,当乌石镇敬老院需要管理者时,村民们一致推荐杨龙江。接到老村支书的电话,他毫不犹豫地从外地赶了回来。
2009年,还不到40岁的杨龙江来到乌石镇敬老院,初到敬老院时,面对的是基础设施落后、人员配备紧张等重重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我是党员,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杨龙江将全部心血倾注在乌石镇敬老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
在杨龙江的争取下,敬老院扩大了场地,大家住得更宽松了。同时,为了克服老人多、管理人少的局面,杨龙江发动大家成立了劳动组、安保组、种植组、养殖组和护理组,鼓励身体条件允许的老人一起参与活动。在他的带动下,大家把敬老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给老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敬老院不仅扩大了场地,在杨龙江的带动下还养起了猪,改善了伙食。吃不完的猪肉还能卖了换钱,增加收入。此外,他还组织与老人们一起在敬老院旁边的闲置地里种植魔芋,一年能卖两三千元。按照劳动量分配收益,老人们感到非常满意和开心。杨龙江的努力让整个敬老院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杨江龙不仅关注敬老院的运营和老人的生活改善,还积极联系社会各界的爱心资源来丰富老人们的生活。他会联系邀请爱心理发师来敬老院为老人们理发,让老人们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同时,一些企业会定期带着棉衣、棉鞋、棉被等物资来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温暖。
杨龙江当老师的时候,周末不休息,一颗心扑在教学上。当了敬老院院长后,他还是天天不休息,一年只有过年会离开两三天回家陪一下老母亲。
“心有善德,才有所得。”这行字醒目地压在杨龙江办公室桌子玻璃下面。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的行事风格。2024年,杨龙江被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徐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