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安徽再出实招。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12月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近期正式印发。我省将大力实施物流强省战略,全力打造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物流枢纽、市场枢纽。到2027年,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2%,比全国同期低1.5个百分点左右。
到2027年5A级物流企业达到20家
物流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对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3.4%,较2020年下降1.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省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从2020年的14.5元下降到了目前的13.4元、比全国低0.8元。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我省将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提高物流组织效率。根据《实施方案》,我省将引进培育现代化物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组建省级综合型物流集团,探索省市共建、多方参与等方式壮大航空物流、陆港等运营主体,支持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企业参与重大物流平台建设。在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商品车物流、网络货运等领域培育引进一批物流供应链“专精特新”企业。支持物流供应链行业商协会建设。到2027年,5A级物流企业达到20家。
支持“国字号”枢纽基地做大做强
建设物流枢纽网络,优化物流运行质量,我省方案明确,支持“国字号”枢纽基地做大做强,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冷链物流基地、城郊大仓基地。到2027年,创建国家物流枢纽7家左右。同时,加快打造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积极申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壮大物流枢纽经济,《实施方案》明确了“路线图”。我省将积极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支持合肥国际港务区建设,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产业,积极申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
支持芜湖、马鞍山、安庆等市加快江海联运枢纽建设,打造大宗商品及航空货运枢纽经济区。支持蚌埠市积极发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建设江淮海联运枢纽经济区。支持宿州、阜阳、亳州等市加快实施一批物流设施,建设农产品冷链和医药枢纽经济区。支持黄山市推进电商、快递、高铁、航空物流融合发展,培育旅游、商贸、加工、物流一体的门户型枢纽经济区。
加密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快速铁路网
破解物流堵点卡点,下一步我省将打出“组合拳”。根据《实施方案》,我省将畅通加密干线物流通道。完善广覆深达的公路交通网,加快构建“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加密高速公路出入口。到2027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500公里以上。同时,加密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快速铁路网,建成合肥—南京—上海高铁、合肥—新沂高铁,加快建设扬马、宁宣城际铁路,完成宁芜铁路扩能改造。
拓展国际物流通道,我省将支持合肥中欧班列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桥大通道建设,创建中欧班列集结示范工程,鼓励打造“量身定做”班列服务。下一步,我省还将论证拓展与东亚、南亚等近洋航线覆盖和航班密度,有效对接上海港、宁波港等远洋航线,打造“沪皖通”等外贸支线品牌。拓展日韩、东南亚和港澳台国际及地区航线,加密美国、欧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货运航线,争取每年新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2—3条。
鼓励发展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新模式
积极推动数字赋能,我省鼓励发展与低空经济、平台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将新型物流设备纳入省首台套研制需求目录。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搭建智慧物流“大脑”。
积极发展绿色物流,我省将引导家电生产、销售企业与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企业建立联系对接机制,共享废旧家电回收、储运和处置利用信息系统,引导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积极探索钢铁、汽车、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等逆向物流服务模式和典型应用场景。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