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中国好医生”李佩芳:妙手巧施银针 坚守在临床一线30余年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1-02 16:15:19

“大家相信我嘛!”这是令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主任医师李佩芳自豪的事,他以一根根小小的银针,为患者祛病缓痛,默默地做着一件件“小事”,午后还在为患者接诊是常态。从医三十余年,他不忘医者仁心,始终奋战在临床一线,致力于脑病的临床康复研究,并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治疗脑卒中的疗法。李佩芳曾获全国医德标兵、安徽省最美医生等荣誉称号,并于2024年9月入选“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

治病救人 牢记初心急患者之所急 

“患者说你好,那才是真的好嘛。”李佩芳出生于1966年12月生,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临床一线已默默耕耘三十余年,牢记医生的初心,“治病救人是一名医生的毕生追求。”

医术精湛的李佩芳,急患者之所急,在为患者诊治疾患、解除病痛的同时送去温暖。2015年,一位18岁女孩患脑炎致四肢瘫痪,前来求助。女孩来自贫困山区,经济困难。了解到女孩的情况后,在门诊治疗中,李佩芳千方百计为患者节约费用,为她推拿针灸。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这位姑娘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李佩芳临危受命,深入宣城市定点医院治疗患者。他逆行而上,发挥中医特长,结合针灸疗法,为患者制订个性化中药治疗方案,他坚持每日查房,并根据病情适时调整方案,患者治疗时间显著缩短。李佩芳主动担当,直至最后一位患者出院他才离开。

贡献突出 新疗法带来尊严与希望

爱看书,爱钻研,李佩芳在临床上积极创新,继承了全国名中医张道宗教授学术思想,创新提出治疗神志疾病理论,临床疗效显著。他还将传统的针灸、推拿、中药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创新了脑卒中康复新疗法,大大提高了脑卒中康复疗效,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痛苦,为广大患者带去了尊严和希望。

患者许先生曾做在江苏过一场大手术,此后定期来李佩芳的门诊,通过针灸进行康复治疗。“就相信他,效果非常好。”许先生现在已经是李佩芳的“老熟人”“老朋友”了。

这样的患者在门诊中很常见,患者马先生因为突发脑梗,手术后捡回一条命,但是一侧身体动不了,慕名前来李佩芳的门诊接受针灸治疗,“我父亲也曾脑梗,就是来找李医生治疗的,效果非常好。”数次针灸后,马先生说已恢复得不错了,“一次比一次好。”

对本专业有执着追求,工作三十多年间,李佩芳积极申报并主持了多项省部级课题,合作完成多项国家级课题。他先后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参编著作,获得科研奖励,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在等级医院及全国重点针灸专科等创建工作中均作出了突出贡献。

不负重托 把一件件“小事”做好

为了解决患者痛苦,李佩芳无论再忙都会按时参加学科会诊。深夜里,只要电话铃一响,他会立即赶往医院。爱人心疼他,难免会埋怨:“医院又不是你开的,怎么半夜急诊老找你?”他总是自豪地说:“大家相信我嘛!”

很多外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平常的门诊中,午后还在接诊是常态,李佩芳一点不嫌烦:“我多待一会,患者就能省去几天的时间。”患者家属林女士说,李佩芳非常耐心细致,“真是好医生,对患者他百问不烦。”

专注临床,李佩芳不计个人得失,多次将奖励和荣誉让给他人。作为带教老师,他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总是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他对学生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要以服务好病人为己任,确立行医救人的初心使命。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这些都是小事。”三十多年如一日,李佩芳坚守在临床一线,默默做着一件件普通的“小事”,赢得了患者、同行和学生的敬重。

(通讯员 王津淼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